鹿臺的由來
2013/4/8 11:50:3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今北陽鄉大水頭村的破莊鹿臺跳進,就是古鹿臺。放眼望去。殷紂王時,金牛嶺斷王口未裁,這一帶是一個天然水庫,遍山是蒼翠松柏林木參天,湖水蕩漾,碧波粼粼。山色水光,鳥語花香,風景十分秀麗。攀上鹿臺寺基,山門為石頭砌成,不甚寬,正殿建在高約丈余的山巒上,殿為三開間,石砌山墻猶在。院中石板上放兩個陶制的獸脊,大的高二尺許。寺前有深水一潭,色碧綠,亮如鏡,即使旱年,潭水仍深不見底,墜石其中,如擊洪鐘。寺內碑碣甚多,七十年代初,都被村民抬走修水庫用了,無一存留。
據說鹿臺是殷紂王采納妲已建議修建的。臺高四丈九尺,上造瓊樓玉宇,殿閣重檐,瑪瑙砌就欄桿,珠玉雕成梁柱,“臺高插漢,榭聳凌云。”“大三里”是指迤麗以遠的宮殿群,長達三里而言;“高千尺”是指依山而建的鹿臺立體建筑說的。在這山色水光中,掩映一個如此龐大的建筑群,它不僅是紂王藏財聚寶的地方,也是紂王尋歡作樂的場所。紂王為了追求自己的享樂,修建鹿臺竟達七年之久,工程如此浩大,時間如此漫長,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需要動作多丁夫?耗費多少錢糧?累死多汪老少紂王竭天下之財力以窮已欲,以萬民之膏血供已享樂,如此不恤民苦,當失掉民心。后人曾有詩云:“憶昔商王起啟臺,罔思固本聚民財。如今財散空臺榭,唯有閑云自往來”。
這里有不少有關紂王的傳說軼聞,尤其是淇縣的特產“無核棗”的故事。那正是金風送爽,紅葉染山的季節,紂王為了慶祝啟臺落成,在鹿臺擺下盛宴,大享群臣,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后,內侍獻上靈棗解酒,因棗大色鮮,吃起來脆甜利口,群臣莫不嘖嘖稱贊,獨紂王龍眉微皺,眾大臣不解,一是殿上鴉雀無聲,但見紂王輕啟龍口說:“好是好,就是有核,要是無核,豈不更好”。從那以后,破莊一帶的棗樹,所產的棗便都無核了。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