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貓告狀的故事
2013/7/29 9:18:50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民國初年,淇縣大李莊有個姓李的,在南陽做了一年生意,發(fā)個小財,準備回家。過去,沒現(xiàn)在的銀行、郵局一類的機關,往哪去,錢都是隨身帶著。為了保險,姓李的想了個點兒,他把錢都塞進一個豬尿泡里,把豬尿泡往腰里一壓,就上路了。
出城不遠,他想找個地方方便方便,就找了個沒人的地方,把腰里的豬尿泡抽出來,放在臉前頭。他剛蹲下,突然跑過來一只野兔,叨起豬尿泡就竄。姓李的鞋殼簍里長草——荒(慌)了腳啦。他提起褲撒腿就攆。野兔在前邊跑,他在后邊追,弄了一身大汗也沒攆上。好歹當時地里沒有莊稼,一地深兒遠也能看得清;他遠遠瞧見那野兔鉆進了一家墳里。到根兒一瞧,沒有找到野兔,看見一個新墓堆上有個窟窿,剛好能鉆進一只兔。他想這兔一定是鉆進這個墓里啦。他跪在地上,把手伸進洞里去摸,好家伙,一胳膊也沒摸到底。那咋辦哩?他找了幾個磚頭土坷垃,把窟窿堵了個結(jié)結(jié)實實。
這時候天已經(jīng)晌午了,他跑了一大圈兒,肚里確實有點餓了。他想:反正這個兔是跑不了啦,錢也飛不了,我得想辦法弄點東西吃吃再說。他在附近一家飯館,要了一壺酒,一條魚。一會,魚端上來啦,他剛剛拿起筷子,這時候不知道從哪跑過來一只大貍貓,叨起那魚就。他攆的工夫那貍貓已經(jīng)叨著魚上了飯店對面的墻上。姓李的一瞧不行了,順手掂起個半截磚,照住那貓可砸去啦。誰知道這一磚頭沒有砸貓身上,正好砸到一個人頭上。
這人是誰哩?飯店對過是一個學堂的廁所,學堂的學董正在廁所解手,冷不防磚頭飛過來,正好給他砸頭上,沒有翻個兒就死啦。姓李的還沒弄清是咋回事哩,學堂里跑過來幾個人,不由分說,抓住姓李的送進了縣衙。
縣官問他:“你為啥要殺人?”
姓李的說:“冤枉啊,大老爺,我哪敢殺人哪,在家過年殺個小雞我都不敢。”
“有人告你,說你把學堂的學董砸死啦,你還裝啥糊涂哩?”
“啊!”真是晴天霹靂呀,把姓李的嚇愣怔了,半天才意怔過來。他把這事的前前后后從頭到尾給縣官說了一遍。事有湊巧,這縣官正好是淇縣的老鄉(xiāng),他情知道姓李的和學董無冤無仇,砸死他純屬誤傷;又覺得這老鄉(xiāng)出門在久也真不容易,想暗中拉他一把,幫他把錢找回來,放他回家。
要想找錢就得扒墓,要扒人家的墓必須有個正當理由。縣官一想,理由有了。原來這個墓里埋的正是這個學堂的一個剛死不久的年輕先生。這人身體很好,最近突然得了個緊病死了。這先生老婆才三十出頭,長得頗有幾分顏色。有人懷疑年輕先生死的奇巧,其中必有緣故,可是又沒抓到什么憑據(jù)。縣官就抓住這個事做起了文章。他帶了幾個人來到這家墳里,把墓扒開了。墓一扒開,兔子跑了,裝錢的豬尿泡原封沒動。縣官叫人把棺蓋打開,他要親自驗尸。打開一看,縣官作難啦。因為人死的時間不長,當時天已漸冷,死人尸首完好,渾身上下檢查個遍,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毛病;身上既沒有刀傷,又不像勒死的,也不像毒死的。縣官沒法兒下臺了,急得圍著墓坑直轉(zhuǎn)圈兒。正在這個時候,突然刮過來一陣大風,把縣官的帽刮掉地下。他心里突然一亮,哎呀,有了:為啥不把死人的帽子摘下來檢查檢查哩?摘下帽子仔細一瞧,真相大白了——死人正頭頂上釘了三根大長釘。
縣官立即回衙升堂,把那寡婦傳去一審,還沒用刑她就招啦。原來她和學董私通,他倆密謀害死了年輕先生。縣官宣判:“姓李的砸死學董無罪,放人;寡婦奸情殺夫,死罪,下監(jiān)!”
事后人們議論,說是兔貓告狀破了此案。其實那無知畜生哪會告狀?這叫無巧不成書。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