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太極圖旅游區(qū)坐落在鶴壁市淇濱區(qū)上峪鄉(xiāng)境內淇河南山段,沿快速通道、西南線、鹿上線都可到達,交通十分便利。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218.85公頃,是因秀麗的淇河水在這里由東向西形成鮮明的反“S”形流向,兩岸青山自然在這里形成了兩條鮮活明亮的陰魚陽魚,成就了一幅神奇的陰陽太極圖。殷商時期,周文王被羈押于此,野觀天象,日研神圖。文王拘而演周易,從而奠定了影響世界的玄學文化基礎。遠遠望去,淇水優(yōu)柔似情,懷抱陰府,背負陽宮,太極縱橫坎離,定位乾坤,渾然天成。它是天人合一的神來之筆,是旋轉不停的智慧之源。整個景區(qū)神意縱橫,靈氣彌漫。
天然太極圖景區(qū)內,既有千年古剎青巖寺,又有游客休閑的娛樂場所,太極圖西側青巖絕壁之中既有北魏時期的千佛洞,又有美輪美奐的白娘子廟和玲瓏精巧的文王廟,還有深不見底的白蛇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南、北二門,更是讓游客驚險有余,嘆為觀止。青巖絕壁之上,既有上古時期的白描線雕圖,又有供人遠眺近望的觀圖臺。長達3000米的環(huán)山步道,1500米觀景長廊,足以讓游客留戀忘返,一飽眼福。
淇河天然太極圖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院的楊曉國研究員,在《論陵川棋子山和圍棋起源》一文中,就太極坐標方位的研究判斷與淇河天然太極圖的位置幾乎是不謀而合。他在實地考察了許多地方后認為:“殷墟、朝歌和太行山淇河源頭的中心地域,應該就是八卦圖的中心——太極的地理坐標方位的位置。這不僅僅反映了殷末“其卜”的中心位置,也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王權中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