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鶴壁 >> 秀美山水 >> 鶴壁地理 >> 瀏覽鶴壁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老君古字碑碑文之謎

2016/3/1 11:40:25 點擊數: 【字體:


    稀奇的古字碑
 
    五巖山孫真人洞前立有一通名曰老君古字碑的石刻,其字形奇特的碑文讓人猶如看天書一般不知所云。正因為如此,許多慕名而來的專家、學者和游人專門把碑上的文字一筆一畫地抄下來,以便回去深入研究。
 
    然而,長期以來,正文僅有56個字的老君古字碑就像個難解的謎,讓致力于考證和研究的人們食不甘味。2006年,鄭州大學的兩名教授曾專程來到五巖山考察老君古字碑,他們在當地住了一個多月也未考察出什么結果來,最終還是帶著遺憾回去了。也曾有人長期研究老君古字碑后仍不得其解,于是對這項研究失去了信心,甚至認為碑文純屬古人的一種文字游戲。
 
    老君古字碑上的文字乍一看似乎都認識,可是真正讀起來很多人會發現正文中的56個字一個也不認識。這56個字均是由少則兩個字、多則5個字組成的,因為文字生僻、字形奇特,所以人們稱其為“古字”。
 
    這些“古字”分為七言八句(如左圖)。既然是字,就該具備形、音、義三個條件。這56個字的“形”一目了然,全是由漢字構成的。而它們的“音”和“義”分別是什么?難道真像有人所說的那樣,是古人的文字游戲嗎?
 
    老君古字碑不是文字游戲
 
    我市的幾位退休教師和山城區鹿樓鄉元泉村的李改明、鶴山區姬家山鄉沙鍋窯村的馮玉生等文史愛好者對老君古字碑的“文字游戲”之說并不認同,他們熟知五巖山的歷史,認為在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的五巖山上玩文字游戲不大可能。因為五巖山是歷史上的道教名山,在中國醫學史和宗教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在五巖山孫真人洞前豎立老君古字碑也應當有其特殊的用意——被道家后人尊稱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道家學派的始祖,漢桓帝稱老子為“仙道之祖”;我國古代醫學家孫思邈集儒、釋、道于一身,被稱為孫真人,其養生、修德、自愛的道學思想觀念與老子的人生觀可謂一脈相承。“所以說,在孫真人洞前豎立老君古字碑不是在搞什么文字游戲。”長期致力于老君古字碑研究的李改明說。
 
    早在1991年,李改明等文史愛好者就對難讀難懂的老君古字碑產生了濃厚興趣。李改明從五巖山上抄下了老君古字碑的碑文,并將自己實地抄來的碑文與當地一戶村民收藏的手抄碑文進行對照后發現,同為56個字的老君古字碑碑文,卻有5個字的偏旁部首不一致。
 
    盡管這時李改明等人對這56個字的音和義一無所知,但是他們憑借著對傳統文化的一腔熱情,從此開始了對老君古字碑追根求源,對碑文的音和義進行考證和研究。
 
    他們首先從《康熙字典》入手,遍查歷年來不同版本的《康熙字典》,最終查到了29個與老君古字碑上字形相同的字。字典中注明這29個字中的大部分字的出處為:“太上作,安徽亳州碑有之。”由此看來,老君古字碑與老子有關。這樣,他們更增強了破譯老君古字碑的信心。
 
    為了找到老君古字碑中另外27個字的讀音和字義,李改明經人介紹向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名教授求教。不料這名教授對碑文進行一番研究后,竟也認為這些字是生編臆造出來的,不過是文字游戲而已。李改明等文史愛好者對這名教授的觀點不認同。李改明說,字典對老君古字碑中的部分文字有明確注解,再說它是文字游戲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于是,他們又找來《說文解字》《字匯》《正字通》《中華字海》等工具書,再結合《康熙字典》,不分晝夜一頁一頁翻閱,一個字一個字查對。最后對實在查找不到或把握不準的字,他們上門向工具書的出版單位及北京圖書館的專家請教。
 
    通過大海撈針般的艱苦努力,老君古字碑文中的56個字的出處、讀音、字義全部得以破譯。原來,老君古字碑碑文內容為:
 
    “玉爐燒煉延年藥,正道行修益壽丹。呼去吸來息由吾,性空心滅本無著。寂照可歡忘幻我,為見生前體自然。鉛汞交接神丹就,乾坤明原系群仙。”
 
    仔細品味碑文,分明是煉丹人、道家修行之法則,哪里有一點文字游戲的味道?
 
    “比如‘藥’字,碑上的古字由‘自’、‘家’、‘水’三字組成,就很能說明問題。”李改明說。道家通過養生修煉,謀求清心寡欲、凝神靜氣、血氣調和,以達到防病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道家把養生修煉稱作“煉丹”,而“丹”有內外之分。練內丹即為自身的修煉,練外丹則指提煉藥物。自身的修煉是延年益壽的內因,煉外丹是延年益壽的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道家把煉內丹放在養生的首位。碑文的第一句“玉爐燒煉延年藥”,意思是說通過人體自身這個“玉爐”,以人體自身產生的津液即“自家水”為原料來燒煉延年益壽的“藥”。延年益壽的藥對人來說非常寶貴,而它其實就是“自家水”。這8個字開門見山地指出了道家的練功方法。
 
    通篇碑文雖僅有56個字,卻將道家奧妙無窮的修煉方法展露出來。
 
    逐字考證 注留人類
 
    老子與孫思邈均追求養生與修德相統一,認為這樣才能延年益壽。他們也是歷史上的長壽之星,都活到了100多歲。這樣的長壽對于今天的大多數人來說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從老子到孫思邈,道學文化從萌生到在中華大地廣泛傳播,走出了一條“參天地、同日月、契造化、返自然、還本我、修性命的金丹大道”。
 
    自1991年起,老君碑上面的56個古字讓李改明著了迷,他一打開字典等工具書或史料便茶不思飯不想,進入了忘我的境界。2005年2月,幾位與李改明有著相同志趣的文史愛好者相約加入到了李改明研究老君碑的工作中。當年,碑文中的56個字的音和義都“找”到了。而碑文的出處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是什么,就成了李改明等人接下來要研究的課題。他們在五巖山一帶走訪調查時了解到,現在人們看到的老君碑是當地的幾位老人根據他們收藏的手抄本于1986年刻制的。有人說,五巖山上最早出現的老君碑系當年孫思邈所立,這通碑在“文革”期間被毀掉了。遍訪當地老人,誰也未見過孫思邈所立的老君碑是什么樣子。
 
    于是,李改明等人通過各種渠道與道教界和學術界的人士聯系,請求他們為老君碑的考證和研究提供幫助。在利用信件和電話向外界請教的同時,李改明等人先后到老子故里鹿邑縣,全國知名的道觀、出版機構、科研院校走訪。這期間,他們得到了許多有益的指點和大量的文獻資料,使老君碑研究最終有了結果——兩年后,《老君古字碑詮釋》一書最終定稿。該書尚未出版便受到了宗教界和學術界的關注,先后有4位權威人士欣然為其撰寫序言或題詞。
 
    “我們水平有限,研究老君碑費盡周折,總算出了成果。”年屆六旬的李改明如釋重負。雖說“水平有限”,正如學者姚仲杰在《五巖山與老君古字碑》一文中所說,《老君古字碑詮釋》一書“體現了李改明等人做學問的嚴肅性和對傳統文化高度負責的精神”。
 
    通過研究老君碑,李改明被身邊的人視為“古字通”。李改明說,他們在多位權威專家的指導下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考證,發現老君碑上面的文字是從前道家的專用字,這些文字中有許多是由老子創造的,即書中所說的“太上作”。由老子造的字組成的老君碑的碑文又稱“養生長壽丹訣”,其文字與一般漢字不同,均由兩個以上的漢字組成。這種特殊的造字方法體現了道教及道家對丹、道所涉及的事物的認識,所造文字既象形又會意。比如老君碑上的古字,第一句就一目了然地表達出:“爐”為人自身,“燒”用陽火攻,“煉”需木石土,“延”為心上命,“年”為千萬數,“藥”即自家水。其后各句的文字也是如此。
 
    對56個字的老君碑的研究結果形成了長達3萬余字的《老君古字碑詮釋》一書,F任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的任法融先生看完《老君古字碑詮釋》的書稿后,對李改明等人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表示贊賞,并對他們的研究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
 
    任法融欣然為《老君古字碑詮釋》撰寫序言:“五十六字,生僻古怪。養生理法,無不盡含。據碑刻留,老子所作。人體生命,延年益壽,是為人類,永恒課題。今逢盛世,河南鶴壁,李氏改明,酷愛文化,深有造詣。究竟此文,多年辛苦。搜索文史,尋訪人間。將此古碑,逐字考證,修整梳理,已集成書,即將面世,注留人類。可喜可賀,功德無量。今草為序,以俟來哲。”
 
    學者姚仲杰根據李改明等人破譯的老君古字碑的內容賦詩一首:“玉爐精氣自身寶,循道填取覓平衡。吐故納新元氣聚,熊經鳥伸彎大弓。性命雙修仁者壽,恬淡寡欲樂自生。鉛汞神仙是流傳,真功應讀黃老經。”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胡孚生在《鶴壁五巖山老君古字碑記》一文中說:“當前,全世界文化革命的‘第二個軸心時代’已經到來,中華民族要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河南鶴壁市諸賢達為破譯老君古字碑走訪學界多人,鍥而不舍,為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弘揚先進傳統文化奮斗不息。余感其志,特敘述老君古字碑之寓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地有關部門已決定將李改明等人對老君碑古字的詮釋刻于五巖山上,為景區增添新的亮點。
 
    鶴山區五巖山上有一通石碑近年來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除了一些研究人員外,認識該碑碑文的人為數極少,能夠理解其意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在今天看來,名為老君古字碑(也稱老君碑)的這通石碑碑文奇特怪異、生僻難認,其文字少則由兩個字組成,最多的則由5個字組成,許多人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文字游戲。
 
    我市幾位文史愛好者通過對老君古字碑尋根求源、逐字考證、反復研究,最終將研究成果寫成了《老君古字碑詮釋》一書。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等多位宗教界和學術界權威人士為該書撰寫序言,對這一研究成果給予充分肯定。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