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繼文物保護法之后我國文化領域的又一項重要法律,對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那么,鶴壁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多少呢?5月22日,記者從市文化新聞出版局了解到,我市擁有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2項,省級8項,市級41項。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我市的文化瑰寶。
在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浚縣泥塑和浚縣民間社火兩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浚縣泥咕咕、浚縣民間社火、浚縣正月古廟會、黃河古陶、西路大平調、落腔、白蛇鬧許仙的傳說、金龜舞等8個(含兩個國家級)項目入選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白蛇鬧許仙的傳說、朝歌與封神榜、鬼谷子與淇縣云夢山等41個項目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后,鶴壁市還審定了幾批項目的傳承人:王學鋒為國家級項目浚縣泥塑的傳承人,王學鋒、柴秀建、宋學海三人為省級項目浚縣泥咕咕的傳承人,蘇萬清為省級項目落腔(淇縣)的傳承人,使非遺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傳承。(記者 靖桂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