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鶴壁 >> 新聞資訊 >> 瀏覽鶴壁

浚縣非遺社火表演——朝圣之路 鼓樂喧天鬧千年

2014/2/17 11:57:12 點擊數: 【字體:

    “逛廟會、看社火”是浚縣過年的傳統習俗。

    每年農歷月初一至二月初二,社火表演一直是廟會上的重頭戲。

    社火,作為一種古老的風俗,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社,為土地之神;火,即火神。

    浚縣社火是進香朝拜活動,與正月古廟會是相依相存,浚縣的廟會有多久遠,社火就有多久遠。

    如果把古廟會看成一幅人文畫卷的話,那么,社火便是這幅畫卷最亮麗的一筆;如果把古廟會看成是一臺大戲的話,那么,社火便是古廟會的重頭戲。

    浚縣社火,起源于古代的蠟祭,即原始先民舉行的祭百神活動。

    浚縣古廟會最早的祭祀對象,是當地治水有功的水神和英雄人物——大禹、二郎神和“鎮河將軍”彌勒佛。

    《禮記》記載:春秋時,子貢看到盛大的祭祀場面,激動地說“一國之人皆狂”。

    浚縣是佛道儒三教匯聚之地,唐朝時期,浚縣開鑿大佛,引來無數香客,浚縣古廟會此時初具規模;明朝時期,又先后修建碧霞宮、文廟、文治閣、陽明書院等,古廟會在此時達到高潮,一年十二個月要有100多場廟會,有廟會就會有社火表演,浚縣的社火也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高潮。

    舉行大型“娛神”活動,期盼來年風調雨順,祈求“神靈僻佑”,是浚縣民間社火的重要起源之一。

    浚縣的社火祭神會有火神會、老君會等。玉皇大帝誕辰日正月初九以及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為主要表演日。屆時,白天社火,晚上花燈。東街的秧歌、北街的北閣、北關的小竹馬,以及分散在四鄉村落里的抬老四、打花棍、舞龍、跑旱船等齊聚一堂。滿城社火滿城歡,處處興奮得像沸騰的開水,燙得游客也熱血沸騰,多少年后想起都會胸口發緊,激情上涌。

    隨著時間的發展,社火由“娛神”到“娛人”。

    如今的浚縣,每個村子都有一到兩支社火表演隊,廟會期間,全縣上百支社火表演隊都會出來表演,一是“娛神”,一是讓大家看哪支社火表演隊更有實力。正月十六的社火大賽,全縣上百支社火隊在南山碧霞元君廟前一爭高下。

    社火表演的形式主要有秧歌、高蹺、武術、舞獅、舞龍、旱船、背閣、抬老四、頂燈、大頭舞、散河燈等。

    舞獅和踩高蹺是社火表演中的常見的表演形式。

    舞獅的主要形式有獅子滾繡球、滾翻、撲食、抖鬃、梳毛、竄火圈、追逐、爬行、雙獅爭球等。但又與他處舞獅不同,浚縣舞獅表演時獅子在前,后跟武術隊。武術隊俗稱“刀槍把子”,真刀、真槍,真拼實打的童子功。

    踩高蹺有著鮮明的地域風格和民族色彩。表演的通常有20來人,人人都有固定角色,每個角色都有特定的內容與寓意,包含了眾多當地流傳下來的民間故事和神化傳說。當地的高蹺絕技表演中還伴有拉弦伴奏及高蹺唱詞。

    跑旱船是浚縣社火中別具特色的一種表演形式,形象再現了當地隋朝時期的民俗風情。旱船也叫花船,社火表演叫跑旱船。表演者以陸地代水,以足代行船,身著花布船道具,另有一艄公在旁劃槳,后有手端蓮花燈的女子。其角色大多取自民間故事。

    在眾多取自民間傳說故事的社火玩會中,有一項表演叫張公背張婆。演員為一男一女,扮演兩位淳樸善良的老人。老漢手拿煙袋,老太緊隨其后,并作各種親昵表演,這兩位人物來源于當地的《地陷臨河城》的著名傳說。

    當地民眾農閑時排練,逢年過節或重大喜慶時演出。

    最熱鬧的是正月初九和十六的拜山,初九祭拜大伾山,十六祭拜浮丘山,祭拜那天,從早上四點開始,四鄰八鄉幾十支社火隊早早趕來,一一擺開了架勢,各自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人聲鼎沸,震耳欲聾。

    2008年,浚縣社火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在浚縣社火這條朝圣的路上,浚縣人,前赴后繼,永朝頂峰。(原標題:浚縣非遺社火表演——朝圣之路 鼓樂喧天鬧千年)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旅游新生活(2014-02-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