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小平 本報通訊員 傅 勇
一個窮山村,一名退伍軍人,一顆報國心,一股創業豪情……
風風雨雨六個年頭,退伍軍人劉振江苦苦拼搏,譜寫了一首悠遠感人的扶貧助民“創業曲”。
“不改變窮山村面貌,誓不罷休”
10年前,劉振江懷著滿腔熱血步入軍營。4年之后,服役期滿的他重新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鶴壁市山城區西寺望臺村。
“荒山禿嶺不見樹,村里村外泥水路,缺衣少食農民苦,東倒西歪破舊屋”,呈現在眼前的景象讓劉振江痛心疾首。一定要帶領村民走上創業致富路,不改變窮山村面貌誓不罷休!劉振江暗下了決心。
推掉父母好不容易在城里給他找的好工作,劉振江攢足勇氣準備大干一場。可村民們的不理解給了他當頭一棒。“祖祖輩輩都是靠天吃飯,哪能說富就富?還是認命吧。”有人這么勸劉振江。
為了轉變大家的思想,劉振江拿出自己的轉業費,帶著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走出大山,到華西村、南街村、劉莊村等地參觀學習。回村后,參觀起效了,不少村民開始主動找劉振江商量對策。
“開弓沒有回頭箭”
“開弓沒有回頭箭”。2002年初,帶上自己的所有積蓄5000元錢,劉振江只身到北京為家鄉尋出路。兩年間,他擺過地攤,開過小餐館,為別人打過工,業余時間也用來參加中國農大組織的致富技術培訓。
終于有一天,一個想法在劉振江的腦子里成形了——能不能利用家鄉富足的煤礦廢棄爐渣發展循環經濟項目?2004年,由90多名退伍軍人、民兵組成的鑫西爾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誕生了。
公司創辦之初,劉振江既當老板又當營銷員,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公司年產值達到6000多萬元,產品市場占有率也由當初的不到1%擴大到30%。
2006年,劉振江又籌資1000多萬元,建起了鑫西爾菌種養殖基地。現在已有60多戶農民加入到食用菌養殖隊伍,村民年直接受益達400多萬元。
如今,西寺望臺村有70%的村民發家致富并喬遷新居,而劉振江又開始琢磨村里新的長遠發展規劃了。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