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河南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文章

社火——打造中原文化新名片

2015/3/24 11:34:51 點擊數: 【字體:


   
社火——打造中原文化新名片

    3月6日是正月十六,一年一度的浚縣古廟會進入高潮,別具風采的社火表演依舊是觀眾的最愛。

    此前3天,第六屆中國春節文化高層論壇在鶴壁召開,悠久的社火文化成為焦點。

    與時俱進的百姓狂歡

     彩旗、獅子、長號、鑼鼓、臉譜……社火表演隊一露頭,就像一塊磁石,如潮的人流、震地的歡呼聲馬上被吸引過去。

    3月6日,從浚縣縣城到浮丘山廣場,50支隊伍、萬余人參加表演,傳統的社火將廟會推向高潮。

    說起社火,看過的人會問:從古到今,社火的形式是不是已經固定?

    研究發現,社火在傳承中,總是不斷被摻入新的時代內容。在春節文化論壇上,河南大學教授彭恒禮指出,秧歌隊伍中身著“異族”服裝的“韃子”角色,實際上源于宋代社火中的“韃靼舞”,明清以后逐漸融入各地的社火表演中。浚縣縣志辦副主任張富民說,民國時期走在隊伍前的會首,穿長衫、戴禮帽、戴墨鏡、托鳥籠,分明順應了當時的風尚。另據報道,今年春節前在浚縣菜園村,社火排練中難度較高的武術已被花籃、旱船等游戲取代。

    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騎竹馬、玩龍燈、抬閣與背閣……經過歷史的過濾,社火的“程式”既保留了驚險、神秘,更突出了喜慶特點。鶴壁市副市長高雅玲說,古廟會和社火表演被外國友人稱為“中國老百姓的狂歡節”。

    民間信仰應被尊重

    燒香拜佛、吃美食、搞商貿……盡管廟會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但追根溯源,只有社火和廟會的歷史一樣古老。

    社火最初和“娛神”有關。在生產力低下的遠古時期,人類有了對自然神的崇拜和商周時的巫戲。在春節文化論壇上,北京大學教授陳連山考證說,“社”最初是指土地之神,“社火”就是在祭祀社神之后舉行的演出游戲、化裝游行、雜耍等等。

    正因如此,1976年,當時的“革命委員會”發出通告,取締了包括社火表演在內的正月古廟會。

    審視鶴壁現存社火,專家們發現,從踩高蹺中的《孟姜女尋夫》,到扭秧歌中的《白蛇傳》、跑旱船中的《趙匡胤千里送京娘》,即便是扮作郁壘、祝融、關公、秦瓊甚或小丑的臉譜,其內容和宗旨也“多是體現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宣揚孝道、誠信、家鄰和諧的積極意義”。

    陳連山指出,很多人將民間信仰斥為“迷信”,其實,向往正義的民間信仰“應當被尊重”。

    鶴壁打造社火文化之鄉

   經過連續7屆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的催生,浚縣目前“村村有玩會,會會有絕活兒”,已擁有400多個社火表演隊。同時,浚縣社火賽吸引了周邊淇縣、滑縣等地的社火隊以及開封盤鼓、河北滄州舞獅、遼寧海城高蹺、山西盛世鑼鼓等同臺競技,成為展示群眾文化的大舞臺。年復一年的展演比賽,使社火成為難以磨滅的藝術張揚。

    在第六屆中國春節文化高層論壇上,中國民協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王錦強宣布,中國民協正式命名鶴壁市為“中國社火文化之鄉”,并將建立中國社火文化研究中心。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周華斌認為,鶴壁社火是鶴壁人民對民俗文化的巨大創造、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希冀,社火已經深深地融入人民的血液和生命中。鶴壁市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積極籌建中原社火展示館,并堅持連年舉辦社火大賽,鼓勵社火文化的傳承創新,努力組建中國社火第一盛會,把鶴壁社火打造成一塊“中原文化品牌”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 (2015-03-1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