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子是勞動人民在從事各種繁重的體力勞動時所喊的一種號歌。它為適應生產需要,起到鼓舞情緒,增強干勁,統一動作的作用。河南號子的品種繁多,大致可分為以下五種:
一、船工號子;河南的河流數以百計,像著名的黃河、沙河、淮河、洪河、白河、丹江等都橫貫河南境內,不論大小河流,過去凡是有航運的地方,一般都有船工號子。船工們在進行各種工序操作時都是繁重的體力勞動,都以喊號來協調大伙的動作進行著艱苦的勞動。每條河流的船工號子,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按其工種可分為起錨、搭蓬、船下水、撐船(或搖櫓)拉纖(或扛淺)、船靠岸等號子,喊號以滿(蠻)號、喂喂號最為常用。船工號子的內容一般都是反映船工艱苦生活的,也有個別唱些歷史故事的,除此之外,那就是純勞動中的喊號兒。
二、礦工號子:這一部分號子,過去是反映挖礦工人受著勞動屈辱的煤窯生活的,現在采煤使用機械以后,這樣的挖煤運煤號子,多是工人使用的機器生產時,搬運裝卸機器的號子,其他方面的則比較少。
三、夯、硪號子:打夯號子:是群眾在修蓋房屋時所唱,打硪號子是群眾在修堤筑壩時所唱,這種號子全省各地都有。但因各地方的語言有所差別,因此。在所唱曲調風格上,各地方都有所不同。
四、搬運號子:這種號子是在搬運沉重物件時所唱的號子。因勞動強度和作業環境(或形式)的不同,所以各種號子在節奏的緊弛,快慢和曲調的高低,曲直上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差異,搬運號子有拉板車、太大件、裝卸、扛包等等。
五、其他工種的號子:這類號子限于部分地方稀有的工種所唱的號子,因為工種太小,不便另給列類,如打井號、打紙漿號、查雞蛋號等即是。
勞動號子,曲詞的長短全是依附于勞動的實際情況而定,如時間的長短、物件的輕重以及環境的情況等,因此是不能夠固定下來的。號子的詞,除無實意的單純呼號兒以外,其他往往是跟隨勞動狀況即興創作。號子演唱形式多是一人領唱、眾人幫腔。河南的勞動號子,調式以宮、徽調式較多,曲調旋律起伏不大,但是敦厚淳樸,雄勁開闊,顯示了勞動工人在沉重體力勞動中的氣勢,深富有中原人民淳樸的性格。
勞動號子是產生并應用于勞動的民間歌曲,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在勞動過程中,尤其是集體協作性較強的勞動,為了統一步伐,調節呼吸,釋放身體負重的壓力,勞動者常常發出吆喝或呼號。這些吆喝、呼號聲逐漸被勞動人民美化,發展為歌曲的形式。從最初勞動中簡單的、有節奏的呼號,發展為有豐富內容的歌詞、有完整曲調的歌曲形式,勞動號子體現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過勞動號子表現出勞動人民的樂觀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號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領、合”式,即一人領,眾人合,或者眾人領,眾人合。勞動號子的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等,但一領眾和是最常見、最典型的歌唱方式。領唱者往往就是集體勞動的指揮者。領唱部分常常是唱詞的主要陳述部分,其音樂比較靈活、自由,曲調和唱詞常有即興變化,旋律常上揚,或比較高亢嘹亮,有呼喚、號召的特點;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襯詞或重復領唱中的片段唱詞,音樂較固定,變化少,節奏型強,常使用同一樂匯或同一節奏型的重復進行。
勞動號子作為民歌的一個主要體裁,早在原始時代人們開始從事集體勞動時就已產生,而直到現代社會某種機器取代某種集體勞動才逐漸消失。數千年來,它伴隨著勞動大眾在與自然的搏斗中發揮了巨大的社會功能,創造了人類戰勝自然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同時,號子又是人與自然和勞動相結合又相碰撞而產生的最早的精神、藝術之花。因此,它具有永恒的歷史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