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秀美山水 >> 河南地理 >> 瀏覽文章

河南地理形態

2013/5/28 11:04:34 點擊數: 【字體:


    地理位置

    河南位于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處在東經110°21′~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與冀、晉、陜、鄂、皖、魯6省毗鄰,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跨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7位。

    河南正處于我國第二階梯向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位置適中。河南在全國的版圖上,從政區和交通地位來看,占著居中的地位。以河南為中心,北至黑龍江畔,南到珠江流域,西到天山腳下,東抵東海之濱,大都跨越兩至三個省區。若以省會鄭州為中心,北距京津唐,南下武漢三鎮,西入關中平原,東至滬、寧、杭等經濟發達地區,其直線距離大都在600-800公里之內.

    地貌特征

    河南地質條件復雜,地層系統齊全,構造形態多樣,是我國地質條件比較優越的省區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兩個特點:其一,地勢西高東低,東西差異明顯。河南位于我國第二級地貌臺階和第三級地貌臺階的過渡地帶。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屬于第二級地貌臺階,東部的平原、南陽盆地及其以東的山地丘陵,則為第三級地貌臺階的組成部分。河南地勢的總趨勢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東部地勢低且平坦,從西到東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從丘陵過渡到平原。河南最高處與最低處相差2390.6米,正是這樣的地勢,使河南境內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于西部山區。其二,地表形態復雜多樣,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類型齊全。河南地貌形態復雜多樣,境內不僅有綿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蕩無垠的平原,既有波狀起伏的丘陵,還有山丘環抱的盆地。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為河南農林牧和工礦業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河南山脈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區,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別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數是低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的石質丘陵,有些是黃土高原經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黃土丘陵,丘陵與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數地區、豫西山地東緣和豫南東部邊緣地帶。河南平原廣布,遼闊坦蕩。省內中部、東部和北部平原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亦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東麓,南至大別山北麓,東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積廣闊,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具有明顯的環狀和階梯狀地貌特征,面積約2.6萬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間盆地;盆地中部地勢平坦,水熱資源豐富,多種植物均可在此生長發育。

    地質土壤

    河南省由于氣候、地貌、水文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加以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因而土壤類型繁多,其分布情況如下:

    京廣線以東,沙、潁河以北的廣大黃河、海河沖積平原,是河南分布面積最大的潮土區,山丘區較大河流的河灘地一般也是潮土分布區。河南的潮土可分為砂土、淤土、兩合土3個土屬。砂土主要在黃泛上游和主泛道附近,淤土在下游或河間地帶的靜水沉積區,兩合土則介于兩者之間,這些地區因耕墾歷史久,一般有機質缺乏,自然肥力不高,因為漏水漏肥,灌溉指標和施肥水平都要較高的標準。

    沙、潁河以南的淮北平原和南陽盆地唐、白河兩岸的南陽、唐河、新野、鄧州等是砂疆黑土分布區,這些地區土質粘重,水分物理性差,排水不良,下部常有砂疆阻隔,但有機質較高,有較大的潛在肥力。

    黃河兩岸的新鄉、商丘、開封、濮陽等4地區的部分縣是鹽堿土的分布區。由于含鹽量過高,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重度鹽堿土則寸草不生,成為鹽堿荒地。建國初期鹽堿地面積約600多萬畝,后因灌溉不當,1961年發展到1300多萬畝,70年代后大力推行挖溝排水等措施,目前已降到約 400萬畝。

    淮河以南的洪積傾斜平原,淮河北岸的淮濱、息縣、正陽及省境內的唐、白河下段河流兩側等地區有水稻土的分布。總的來說,河南省水稻土有機質含量較低,耕層欠松宣,其肥力水平不及長江下游的水稻土,但仍是河南的高產土壤之一。

    豫西的黃土丘陵的白土階地和緩丘上中部的立黃土、低山丘陵區位置較高處的紅粘土、太行山及伏牛山東側向潮土過渡地區的油黃土等,都是褐土類的土屬。這些地區有些肥力尚好,有些則屬瘠旱薄地,但水土流失嚴重,是需要采取水保措施的主要土類。

    由秦嶺入河南段(靈寶南部)起,東到嵩山、東南到方城北,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2支層疊的中山山地,太行山的中山山地均分布著棕壤。這些地區層厚變化大,一般土層較薄,是林業用地,宜控制開墾、合理利用。

    豫西低山與丘陵的南坡和大別山北坡,或稱坡積侵蝕緩崗坡地,發育有黃棕壤。是河南亞熱帶林木,特別是茶葉、油桐等經濟林木的適宜土壤。但這種低山丘陵風化嚴重,水土流失較厲害。此外在南陽盆地和信陽地區的低丘崗地上,由黃棕壤或黃褐土經耕種熟化而來的黃剛土亞類,是旱地土壤,土質粘重,干時堅硬易于龜裂,通氣性能不良,有機質含量偏少,易旱易澇,是河南低產土壤之一。

    綜上所述,河南的土壤大類型有黃棕壤、棕壤、褐土、潮土、砂疆黑土、鹽堿土和水稻土7種。若以質地分類,它們占總耕地的百分比是:粘質47.1、沙質19.9、壤質15.1、沙壤質底層加膠泥14.0、礫質3.9。

    土地資源

    全省總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河南地處中緯度地帶,由于受地質、自然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形成了河南特定的土地資源,其主要特點如下:

    土地類型復雜多樣。由于受南北氣候過渡性、東西地勢差異性以及其它自然因素的影響,形成了復雜多樣的土地類型,為農、林、牧、漁業的綜合發展和多種經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平地略多于丘陵山地。全省總面積中,山地丘陵面積7.4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積9.3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55.7%。

    土地資源數量有限。河南以占全國1.74%的土地,養育著占全國7.5%的人口,全省人均土地資源僅有0.07公頃,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1/4。由于人口基數大,增長絕對數量多,人多地少的狀況日趨嚴重。河南是全國最古老的農業開發區之一,土地開發利用程度高,目前全省未利用的土地面積為167萬畝,可利用的后備土地資源,特別是后備耕地資源嚴重不足。

    區域開發條件差異大。由于受復雜的地貌、過渡性的氣候以及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影響,使河南土地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全省耕地面積的3/4集中分布在占全省總面積55.7%的平原區,而占全省總面積44.3%的丘陵土地,耕地面積僅占1/4。各地區的土地資源開發條件也明顯不同。東部黃淮海平原和南陽盆地中部和東南部,水熱土組合條件較好,是全省耕作農業的主體,是水澆地和水田的集中分布區,開發條件優越;豫西丘陵山區和南陽盆地邊緣崗地區,水土條件相對較差,特別是大部分地區水資源嚴重不足,是全省主要的旱作農業區,土地資源開發難度大,投入產出率低,適宜發展林果業;南部亞熱帶濕潤丘陵山地則有較好的水熱條件,土地開發潛力較大,具有發展亞熱帶林果業的優越條件。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2007-12-27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大別山山脈河南區域山脈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