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新鄭博物館,新鄭博物館位于新鄭市區黃帝故里西側300米處,是河南省縣市級規模最大館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現存館藏文物3萬余件,其中三級以上文物4400余件,主要陳列有裴李崗文化時期的石磨盤石磨棒和中國最長的象牙化石長265米,以及春秋戰國時期的編鐘禮器等。
第二站:鄭韓故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國都東遷至洛陽,史稱東周。鄭國隨著周朝東遷,也從陜西棫林遷到洛陽以東,滅虢國、鄶國,在此建都,為了區別在陜西的舊鄭國,取名新鄭。公元前375年,韓滅鄭,從陜西遷都新鄭。公元前230年秦滅韓,鄭韓兩國先后在此建都達539年之久。鄭韓故城內文物遺跡星羅棋布,發現城門遺址4處,在城內南北走向有一隔城墻,把故城分為東西兩城。西城內分布有韓國宮城和宮殿區、繅絲作坊遺址。東城內分布有鄭國宮廟遺址、祭祀遺址、鑄銅遺址和韓國鑄鐵、制骨、制玉、制陶等多處遺址。
第三站:黃帝故里,黃帝故里位于河南省新鄭市區軒轅路,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出生、創業、建都之地。黃帝故里自漢代建軒轅故里祠以來,歷史有毀有修。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2006年6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07年被評為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四站:歐陽修墓,歐陽修陵園又稱歐陽,忠公陵園,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歷史學家、金石學家歐陽修祠堂和家庭墓群所在地。位于新鄭市城西12公里的歐陽寺村。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歐陽修陵園占地約萬余平方米,整體布局坐北朝南,建筑為木結構仿宋風格。主要由山門、中殿、大殿、東西配殿及墓冢組成。在南北中軸線上建有外照壁、大門、內照壁、東西廂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建有垣墻包圍。整個陵園肅穆莊重,品味很高,吸引了無數名士前來吊祭、拜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