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初的第一場大雪,使得中國女媧神話之鄉邵原鎮充滿神韻而富有詩意。站在邵原鎮黨委書記劉萬玉的辦公室向窗外望去,繁華的街道上依然人來人往,熱鬧非凡。“2008年,邵原鎮將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強力實施‘工業強鎮、農業富鎮、旅游興鎮、文化立鎮’四大戰略,突出三個重點,實現三個突破,強化三個保障,全力打造‘沿邊工貿重鎮和文化名鎮’。”談及未來的發展思路,劉萬玉滿懷激情地對記者說。
突出“三個重點”。在工業發展上,抓技改,抓招商,抓平臺,突出一個“量”字。抓好煤焦化工、高嶺土生產和煤氣綜合利用等技改擴建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走出去、請進來,重點通過以商招商、代理招商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抓好西部工業區的規劃,啟動基礎設施建設,筑好邵原工業經濟新一輪飛躍的平臺;按照“簽約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竣工,竣工項目抓投產”的要求,實施一批帶動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大項目、好項目,盤活存量,擴大總量,優化質量。在城鎮建設上,抓功能,抓品位,抓環境,突出一個“靚”字。投入資金12000萬元,實施7項城鎮重點工程,建成北大街,改建南大街,使“三橫五縱”的城鎮框架初步到位;結合實施扶貧搬遷工程,引導偏遠村群眾向鎮區集中,規劃建設農民住宅小區3個、高層住宅樓15棟;加大鎮區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大鎮區綠化、亮化、美化力度,使邵原“古、雅、秀”的城鎮特色進一步彰顯。在農業發展上,抓調整,抓流轉,抓增收,突出一個“亮”字。加快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促進結構調整,形成煙草、蘋果、核桃、制種4個萬畝產業帶,建成1個年產值超億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亮點,促進農民增收。
實現“三個突破”。加快旅游招商,完成小溝背景區改制工作,修建毛田碼頭,實現與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對接,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在旅游開發上實現新突破。投資3000萬元在鎮區新建兩個大型商場和3個專業市場,使邵原鎮作為區域性商貿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實現新突破。按照“突出女媧文化,挖掘歷史文化,弘揚紅色文化,開發旅游文化,活躍群眾文化”的思路,確保“邵原創世神話群”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籌備好“晉豫邊抗日革命紀念館”開館慶典,積極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在文化立鎮上實現新突破,使文化成為凝聚邵原人民的原動力和展示邵原形象的亮麗名片。
強化“三項保障”:一是思想保障,實施好全民文明素質教育工程,開展“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大討論,把發展的氛圍造濃,把發展的勁頭鼓足。二是組織保障,組織好農村兩委換屆工作,抓好基層干部培訓工程,培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基層干部隊伍。實施好百村富民工程,樹好典型,以強帶弱,全面推動基層組織建設。三是環境保障,繼續深入開展“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嚴厲打擊損害發展環境的行為,以優良的作風、優良的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原標題:濟源:女媧故里打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