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分開,就象很大的雞蛋一樣,里面有一個叫盤古的人類祖先。一萬八千年以后,盤古心里憋悶,渾身像繩子捆著一樣不好受,想活動活動筋骨,胳膊一伸腿一蹬,“咔嚓”一聲,大雞蛋被蹬碎了。蛋殼里輕的東西慢慢上升為天,重的東西慢慢下沉為地,天和地裂開了一條縫。他想站起來走一走,可覺得天離地太低,就手撐天,腳蹬地,使勁把天往上拖。盤古手拖著天站起來,身子一天長一丈,天也一天高一丈。又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身高九萬里,天也升高了九萬里。盤古開天辟地,流盡了汗水,耗盡了力氣,不久就累死了。盤古死后,身體上所有的一切轉化成了世上的萬事萬物,嘴里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云彩,聲音變成了雷霆,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胳膊變成了山岳,骨頭變成了地下的寶藏,血液變成了江河,經脈變成了地理,肌肉變成了田土,發髭變成了了草木,汗流變成了雨……后人為紀念盤古,在邵原東修建了盤古寺。盤古出世掙破的蛋殼,埋在太行山下,慢慢變成了細膩的石頭。后來,人們用這種石頭制成了不滲水的硯臺,這就是著名的“盤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