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濟源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品牌 >> 瀏覽濟源

濟源:愚公故里的文化創新

2013/4/7 12:14:05 點擊數: 【字體:

濟源:愚公故里的文化創新
文化城 李鴻攝

  濟源市委書記何雄

  用心挖掘文化財富,讓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變隱性為顯性,變成社會進步優勢。

  濟源市市長王宇燕

  建設產業新城、山水秀城、文化名城、宜居綠城。

  主持人語

  文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地方綜合競爭力的核心組成部分。近年來,濟源市以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為載體,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得到加快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得到加強,文化藝術精品不斷涌現,文化產業發展呈逐年上揚趨勢。本期《文化強市百城行》專欄走進河南省濟源市。

  欄目主持人 楊亮

  公共文化城鄉一體

  地處太行、王屋二山的濟源市是河南省的城鄉一體化示范市,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愚公故里也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城鄉一體化。市、鎮、村三級文化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布局合理、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城市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成效明顯。近年來,濟源市投入近5億元,先后建成了文化城、大劇院、群藝館、圖書館、博物館等一批文化基礎設施。目前,“三館”(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設施和服務項目均對社會免費開放,對群眾實行無障礙、零門檻進入。群藝館、圖書館先后被文化部命名為“一級文化館”和“一級圖書館”。

  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進,公共文化進一步向農村延伸。國家、省、市先后投入4000余萬元,重點實施了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中心示范村、社區文化中心、農家書屋、農村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舞臺藝術送農民”等八項文化惠民工程。繼提前三年在全省實現了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又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所有行政村農家書屋的全覆蓋,一家書屋榮獲“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稱號。濟源市還被國家廣電總局通報表彰,實現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點全覆蓋和全市所有行政村(居委會)“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

 

  激活精品傳承歷史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資源,賦予濟源深厚的底蘊。1931平方公里轄區面積,目前,共有文物保護單位137處,其中國保單位6處,省保單位18處。

  濟源市先后投入了2000余萬元對濟瀆廟、大明寺、陽臺宮、奉仙等重點文保單位進行修復,遵從修舊如舊的保護原則,讓這些古跡數百年后仍熠熠生輝。同時,濟源共有52項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邵原創世神話群》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愚公移山傳說》、《王屋琴書》等9個非遺項目被列為省級保護名錄,“天壇硯制作技藝”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十大新發現”項目。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強化精品意識,立足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舞臺藝術精品。大型抒情寓言豫劇《愚公移山》和現代豫劇《王屋山的女人》,是傳統劇種與現代舞臺技術結合兩臺大型劇目,塑造出濟源獨特的文化形象和品牌。

  《愚公移山》2008年榮獲“河南文華大獎”,2009年又參加了“向祖國獻禮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河南省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演出,得到首都觀眾的歡迎和專家的好評。《王屋山的女人》2011年再次榮獲“河南文華大獎”,從而使得濟源成為連續兩屆獲得省文華大獎的省轄市,還參加了第二屆中國豫劇節優秀劇目展演。

 

  統籌文化產業未來

  以“一核、兩帶、兩園、多點”為依托,濟源市對文化產業進行了整體規劃布局。

  “一核”即形成一個以文化城、籃球城為主的綜合文化核心區域;“兩帶”即培育王屋山生態文化產業帶和沿黃休閑度假產業帶;“兩園”即建設愚公文化產業園、濟水文化產業園;“多點”即打造北蟒河商業文化街、龍祥區域多個文化產業街區。發展傳統文化產業,積極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舉辦濟瀆廟春節文化廟會、祭水大典演出、小溝背女媧文化節、黃河三峽中國堪輿文化節等文化旅游活動。

  經過多年來的培育和發展,濟源的文化產業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穩定,新興文化產業旺盛,從業人員逐年遞增,文化產業增加值不斷上升。

  休閑娛樂、電影院線等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步伐加快。25家歌舞娛樂場所和15家游藝娛樂場所總投入資金達5000萬元,年實現經營收入達4000萬元;嘎納影院、今典院線、陽光影院、橫店院線等電影院線紛紛進駐,總投資達9000萬元。

 

  推進民族文化共同振興

  剛剛發布的《中原經濟區規劃》,把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作為中原經濟區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這是中國主體功能區劃中唯一明確了傳承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經濟區域。

  濟源地處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搖籃地帶,是華夏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山區面積占88%的山水之間,留下了濟水文化、愚公文化、道教文化、紅色文化、創世文化、荊浩畫文化、盧仝茶文化、孫思邈藥文化、聶政誠信文化、古建文化等不可勝數的文化資源。

  2012年12月8日,來自美國、德國、法國、韓國和國內的3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在濟源參加了荊浩國際學術論壇暨“荊浩杯”中國畫雙年展。這是繼海峽兩岸道文化合作論壇之后的又一國際文化交流。今年1月8日,“荊浩杯”中國畫雙年展精選作品在北京展出。

  在愚公文化產業園區內,已經規劃了道文化博覽園,依托道文化資源,建設道文化長廊。傳承盧仝茶文化,以盧仝祠、盧仝詩畫院、盧仝牌樓等為主要元素的主題區業已規劃,荊浩美術館也開始籌建。

  作為愚公移山精神文化品牌的又一精品,濟源還在加工提高大型抒情寓言豫劇《愚公移山》。同時,引入社會資金、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的“濟瀆廟祭水大典”實景演出,正在運作之中。(本報記者 崔志堅)

  專家點評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 汪振軍

  在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過程中,華夏文明傳承與地方經濟發展有機融合,共同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力。濟源靈山秀水,人文薈萃,豐富的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形成了這個城市獨特的文化意蘊。近年來濟源的文化實踐充分說明,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突出文化的推動力,將文化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突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兩輪驅動,是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中國”的可行之路。【原標題:濟源:愚公故里的文化創新】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2013年02月03日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