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濟源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品牌 >> 瀏覽濟源

濟源也要冠以“茶鄉”啦

2013/4/7 12:37:23 點擊數: 【字體:

 
    6月15日上午,我市為新落成的盧仝塑像揭幕。
   
    當天,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濟源市人民政府、濟源市農業局等共同舉辦的“茶仙盧仝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茶文化界的專家學者圍繞研討、開發盧仝茶文化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晨報記者獨家采訪了相關人士,為讀者解讀盧仝茶文化的規劃和發展。

    【淵源】盧仝生于濟源、葬于濟源
   
    提及盧仝,不得不追溯到公元1217年前,這名偉大的詩人就誕生在我市武山鎮(今思禮村),而且被世人尊稱為“茶仙”。
   
    我市是盧仝的故居,有他青少年讀書時的石榴寺。他一邊讀書,一邊游覽濟源山水,曾寫下不少名詩。當時的韓愈就非常欣賞盧仝,與盧仝亦師亦友。因此留下了盧仝和韓愈舀水煎茶的玉泉,還有盧仝泉石,石上美詩秀字依然清晰可見。
   
    盧仝后來與一魏姓女子結婚,并在武山村北十多里的九里溝中買了一片田地。他在《將歸山招冰僧》中曾寫道:“買得一片田,濟源花洞前。千里石壁坼,一條流泌泉。”就是對宅院環境的描述。
   
    盧仝居住九里溝期間,非常喜歡飲茶。當時的人常在山上采摘冬凌 草、紅姑娘茶、夜交藤茶等,盧仝因家里不富裕,買不起茶葉,便學會了用野草茶葉和泌泉之水煮茶,并且樂在其中,有時買不起酒,就以茶代酒。也許就是在那個時候盧仝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盧仝20歲左右,變賣全部家產后,到洛陽、登封少室山一帶居住。
   
    后來因家境貧寒,到揚州客居了幾年。也正是在揚州,孟諫議送來新茶時,盧仝連飲七碗,寫下了流傳千古的《七碗茶歌》。后又回到洛陽。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禍起“甘露之變”,因留宿于宰相王涯的家里而受牽連被捕殺死,當時只有40歲。盧仝死后,被家人偷尸運回濟源,埋于武山腳下,不敢立碑,然后家人四散移居各地。

    【追溯】幾經失落的“盧仝故里”
   
    此后幾百年間,盧仝的大名在故鄉銷聲匿跡了。濟源人也漸漸忘記了這位“茶仙”,盧仝墓也淹沒在許許多多平民墓冢之間,鄉村百姓,除了盧氏后人,誰也不曾想到這里曾是一代茶道大師的出生和葬身之地。
   
    直到清代,“盧仝故里”的名聲才被人們再次記起。在思禮村村頭,有一塊石碑,上書“盧仝故里”四個大字,石碑兩側有兩行小字——— “賢才工詩與日月同輝,德澤潤野使薈草爭妍”。這塊石碑立于清代末期,為當時的廣東道監察御史劉邁園所題。
   
    據《濟源縣志》記載,劉邁園畢生以品茗為樂,有一年回故鄉濟源探親,想拜謁盧仝。當他詢問當地士紳和盧氏后人盧仝墓冢在何處時,他們說墓冢已經被平了,碑文等也找不到蹤影。劉邁園大怒:“世人尚還尊敬先賢盧仝,你們是后裔,竟不尊敬先祖,真乃大不敬也,不懂事理。” 于是,劉邁園揮筆寫下“盧仝故里”四個字,便離開了。1912年,當地士紳將劉邁園的墨寶刻成石碑,立于村頭,并重新為盧仝修墓立碑。此后,“盧仝故里”之名始從歷史煙云中走了出來。
   
    在抗日戰爭時期,“盧仝故里”碑曾震懾日本鬼子,使全村村民免受涂炭。話說當年有一天,日本鬼子從南門進了村,一路燒殺搶擄還殺害了三位村民。不久,又一隊鬼子兵向村東門走來,準備再次進村搶掠。奇怪的是,當他們走到“盧仝故里”碑前卻停下了,領頭的鬼子軍官端詳了一番石碑上的字跡之后,竟彎腰向石碑鞠了三個躬,然后帶領鬼子兵匆匆離去,村子因此免去了一場災禍。這個故事讓人心生感動,盧仝強大的影響力,竟能在千年之后化解戰爭,使兇殘的侵略者躬身而退。

    【重視】唐賢盧仝塑像揭幕
   
    近年來,我市一直沒有停下對盧仝歷史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的步伐,并有計劃地進行修復和開發。
   
    6月15日上午9時許,在思禮鎮思禮村北,萬人空巷,彩旗飄飄。萬洋山腳下,唐賢盧仝塑像終于在濟源68萬人的殷切期待下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俯瞰他腳下的盧姓子民。
   
    思禮村男女老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盧仝文化苑,或站或坐,或蹲或扶,天氣炎熱,他們全然不顧。有的打著傘在房頂上,有的圍繞在盧仝文化苑四周的土坡上,這一刻,對他們來說,期待很久了。
   
    一位年老的盧姓村民激動地說,“作為盧仝的后人,我們一直期盼著能為先祖立碑祭祀,現在終于了卻了我們的心愿。”揭幕儀式之后,來自國內外茶文化界的專家學者、盧仝茶文化研究中心的代表為盧仝敬獻香茶。隨后,盧氏后人代表數十人敬獻高香。  思禮鎮黨委書記趙中興在介紹新建的盧仝文化苑時說,該工程坐北向南,呈階梯分布,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規劃投資1800余萬元,計劃分兩期實施。與唐賢盧仝塑像同時建成的還有“盧仝故里”牌坊、“武山劇場”、“盧仝碑亭”、地銘石刻“盧仝文化苑”、“盧仝墓”、“盧仝墓碑”、“文化墻浮雕”和“紫砂茶壺”、“詩書雕塑”等,每一項工程都傾注了濟源人對盧仝的深厚感情。
   
    一期工程開工以來,雖然時間緊、天氣熱、任務重等諸多困難,但是各參建單位努力克服,加班加點,交叉施工。清理附屬物、訂購石材、安放雕塑、鋪裝地面,綠化美化,在短短50天的時間內完成投入800余萬元,按規劃設計要求建成了以上10個歷史景觀。
   
    二期工程將規劃建設 “盧仝街”、“盧仝茶社”、“盧仝文化展館”,預計投入資金1000萬元。

    【發展】打造盧仝茶文化名片
   
    坐擁“茶仙”盧仝得天獨厚的歷史資源,那么,濟源下一步如何借此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如何充分利用和開發盧仝文化資源,如何加快發展茶經濟,打造濟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是濟源人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天下午,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博物館、鄭州大學、浙江樹人大學、南陽師范學院、浙江科技學院、河南省茶文化研究會、河北省茶文化學會、盧仝茶文化研究中心等組成的6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茶仙盧仝國際學術研討會”。
   
    與會專家學者集中討論了唐代詩人盧仝對中國茶文化作出的卓越貢獻。其中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會會長亢崇仁對濟源下一步如何推動盧仝文化發展提出了真知灼見。
   
    首先,要進一步加強對盧仝歷史文物的保護和管理。盧仝現存的有關遺址、遺跡、遺物比較多,也比較分散,應成立相關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和保護。同時,根據需要作出規劃,有計劃地進行修復和開發利用。 其次,要進一步加大盧仝茶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著力打造濟源城市建設和茶文化發展的新亮點。濟源要以思禮鎮為中心,依托現有的盧仝茶文化設施,統一規劃,不斷完善,創新載體,建設盧仝茶文化園區,讓盧仝茶文化“活”起來。如在現有文化設施的基礎上,建設盧仝茶文化博物館、盧氏祠堂、盧仝茶樓、盧仝茶文化廣場、盧仝茶文化一條街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清明節廟會,舉辦盧仝茶文化節,舉行祭拜活動,并以節會為平臺,進行茶文化的展示、交流與合作,加大媒體宣傳力度,把盧仝茶文化傳承好、發展好。
   
    第三,要進一步加快發展茶經濟,著力打造濟源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濟源要在一些適宜茶葉生長區域發展茶葉種植,改善生態環境,使其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途徑。還要與旅游業相結合,把盧仝茶文化打造成濟源景觀游、休閑游、文化游的新亮點,實現茶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促進一產、二產、三產協調發展。【原標題:濟源也要冠以“茶鄉”啦】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濟源晨報 2012-06-1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