鏊子是用生鐵和專用的模具鑄成,像鑼一樣中間稍凸鼓,現在也有用鋁或鋁合金鑄造的;小搟杖是用堅硬的木頭,如棗木、柿木等,鏇制成近兩尺長的中間粗兩頭尖的紡錘形搟面杖,中間比拇指粗兩端如筷子細。 用鏊子和小搟杖烙出的烙饃有單饃、厚饃和菜饃,單饃薄如紙,厚饃就是餅,菜饃是兩張單饃中間夾上用作料調拌好的蔬菜烙成。
黃淮地區烙烙饃和山東人攤煎餅不一樣。山東是用稀面糊均勻地攤到熱鏊子上烙熟,黃淮地區烙烙饃是預先揉和好面團,把大面團揪成核桃大小的小面團,再用小搟杖把小面團搟成如厚紙一樣的圓形面片,搭到熱鏊子上烙熟。
烙烙饃是很講究的,為了讓烙饃筋道好吃,除了要用好的面粉外,和好面團后,不要馬上做,還要“醒”一會兒,并且要下力氣揉搓到家,以不沾手為好。黃淮地區烙饃,是用兩只手,一只手推,一只手拉,很快就把一張鑼面大小的單饃或厚饃烙好。好的單饃,就像個滿月,白白的,圓圓的,薄薄的,筋筋的。吃烙饃時,最好卷上雞蛋炒青椒或雞蛋炒韭菜,香鮮可口。
厚饃中的上品是油饃,烙起來費事,但好吃。烙時,把揉好的面團,揪一大坨,大概也就半斤重的樣子,揉成光滑的圓團,再用小搟杖搟成薄薄的大餅,攤開,抹上食油,均勻地撒上鹽巴和蔥花,慢慢地卷起來,再盤成團,搟成鏊子面大小的餅,放到熱鏊子上烙。由于有食油、鹽巴、蔥花鋪墊,這樣烙出的餅起層好吃。這種厚饃也即餅的學名叫千層餅。如想使它更香更好吃,還可以用動物油。
值得說及的是,過去由于白面少,雜糧面多,巧手的主婦們就烙“花邊饃”。所謂花邊饃,就是和一塊白面,再和一塊雜糧面,當地叫黑面。烙時,先揪一小團黑面,揉成圓團,再揪一小團白面,揉成圓團,像戴帽子那樣,把白面團放到黑面團上,用手按扁,再搟成單饃,放到鏊子上烙。這樣烙出的單饃,一面是白色的,一面是其他色的,好看誘人。李榮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