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承想,最近一次普通的書協換屆引來了軒然大波——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新一屆領導成員竟然超過了60人,隊伍龐大。事實上,普通書協的換屆,折射的卻是整個收藏市場的面貌。
近日,在西安的各個字畫店,字畫商們對當地書協換屆十分關注。一位店主直言不諱地說,當不當書協副主席肯定影響作品價格。一位書法收藏家對此了然于胸:“我們過去是‘欣賞字畫’,現在流行的是‘聽字畫’了。如今書畫作品的藝術價值已經退居次席,關鍵是看誰創作。”
“人下臺了,行情肯定會跌”,在中國的當代書法市場上也算是一個潛規則。一位業內人士舉了一個例子:當年一位書法家曾是中國書協副主席,一張字差不多就要2萬多元。后來,換屆下來后,他的字馬上變成了一張七八千元。
藝術品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商品,因為它的個性差異之大,加上其他種種因素的不確定性,其價值往往不能夠簡單地加以規范。從市場角度來看,根據有關藝術家在協會中的職位,來判斷其價格也有著一定的合理性,比如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歷任領導中,舒同、趙樸初、啟功等,都是因為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而被推選為本領域協會的負責人,其市場價格也是其價值的反映。
然而,現在的一些人卻為了使得自己身價上升,想在協會內部混個一官半職。這些人的作品雖然在任的時候往往受到眾人的追捧,但卸任后,其市場則立刻呈現出“樹倒猢猻散”的局面。
究竟這股看官位論價格的風氣從何時開始不得而知,但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藝術品市場重新啟動,近年來更是逐步走向火爆,越來越多對于藝術不了解的人進入這個市場,從各類協會的官位去尋找精品,無疑成為一個捷徑。與此同時,由于送禮市場需求的存在,對于許多準備送禮的人來說,贈送專業協會領導的書畫作品,無疑更有面子。事實上,個別當代名家的書法已經超過清代一些名家的書法價格,這就是官場附加值的作用,畢竟現在的書畫市場中,禮品消費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這無疑助長了對于書畫官位的追捧。
早在2008年的時候,湖南省書法家協會公布的一份“會員作品價格表”,就在社會上引起過熱議。而今天,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新一屆領導成員超過了60人,這無疑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在,只要有一定的聲名地位或一定的官階職務,他的書畫作品就立馬身價倍增、暢行無阻。還有一些人,只要舍得花銀子,入展、入編、出書、封號、頒獎,立馬兌現,在協會中謀個一官半職也不是難事。
中國的書法傳統,原本倒真是官員和書法家不分的,書法作為士大夫雅玩的“余事”,不少官員本身就是書法家:顏真卿官至太子太師,其書法不為古法所束縛,自成“顏體”;米芾官至禮部員外郎,其書法篆、隸、行、草、楷各體皆能,行草造詣尤高。這樣的名家不勝枚舉,然而,當他們的官職成為歷史之后,他們的書法地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越來越被后人所重視,關鍵就在于他們作品中所存在的風骨。書品亦如人品,王羲之身處亂世,能夠堅守信仰和節操,不事權貴,人們認識王羲之的書法之美,更重要的是認識到作為文人應具有的正氣和風骨。
習書者要想成為“家”,首先必須具有較高的修養,帶著他們各自的性情。書法要被認可,靠的不是泡沫喧囂,而是需要豐富的學養和不阿不折的風骨,這兩點是書法的精神核心。沒有這個核心,書法僅僅可以作為裝飾品,而不會成為精品。書風與人品齊美的書法,才是藝術的至高境界!驹瓨祟}:書畫圈的官位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