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濟源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濟源

史宗清:中國書畫研習漫談

2013/4/7 12:00:58 點擊數: 【字體:

中國書畫藝術同京劇一樣,是中國的國粹,經歷了中國各朝各代的變革發展,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所涉及的內容豐富多彩,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書法的種類很多,國畫的種類就更多,若想在門類眾多、豐富多彩的中國書畫藝術中形成自己的風格,有所成就,需要找到一條道路,遵循一類法則。我理解,中國書畫的研習方法,通行的講是可以歸納為十二個字,即:用筆為先、循序漸進、書如其人。

第一,用筆為先。

書法大家啟功先生是講用筆為先的。我理解,所謂用筆為先,對于書畫藝術來說,強調的是用筆的重要性、基礎性,即好的用筆是提高書畫藝術水平的先決條件。有些人會把用筆為先理解為熟練的駕馭中國書畫的基本工具筆墨紙硯——文房四寶,這是最直白的字面理解。文房四寶是中國書畫的常用工具,但不是全部。這些工具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值得我們去揣摩和研究。但這個用筆并非簡單的指把工具運用好、用靈活。用筆所涵蓋的意義是指要有扎實的高質量的筆劃、筆墨基本功。書法是很講筆劃質量的,所有的字都是由若干筆劃組成,筆劃的質量高了,書法作品才有了好的基礎。那么國畫呢,業內人士通行的說法是國畫講究運用筆墨,筆即筆劃,用墨的概念就廣一些,變化也多一些,所謂墨分五彩,有的說是焦、濃、重、淡、清,有的說是濃、淡、干、濕、黑,都指的是墨色有著豐富的變化。把墨用好就是將墨和水合理的調配運用,這非常重要,所以國畫也叫水墨畫。無論是書法中的筆劃,還是國畫中的水墨,都是屬于用筆為先的范疇。好比蓋大樓,這些都是基本的零部件、預制件,是基本元素,只有這些零部件的質量高了,再加上好的設計、施工,才能蓋出好的建筑,才能有好的作品,如果這些基本元素的質量低了,筆墨水平低劣,那一幅書畫就失去了它的基礎。所以用筆為先,就是說要練就扎實的筆劃、筆墨基本功,用高質量的用筆為書畫水平的提高打好基礎。

如何才能把筆劃、筆墨的功夫提高呢?這涉及一個怎樣學習的問題。對于書法研習的方法,大家認識是比較一致的,就是要多臨帖。中國書法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傳承至今,很多名碑、名帖都是古人所遺留的精華、是我們研習書法的藍本和老師。在臨帖的過程中,最重要也是首要的問題是要提高筆劃的質量,如果臨帖時不注意筆劃的細節而僅僅模仿大概,這不是臨帖,而是抄帖,很難有效提高書法水平。最初的臨帖是對臨,就是對照著寫,這樣就要做到盡量的一致,要注意到一筆一劃的細微之處,力爭做到一模一樣。此外要注意字的間架結構、章法,即所謂臨習字帖的特點。接下來是背臨、意臨,背臨就是經過長時間的對臨,已經把貼中的字形完全記在心中,不看帖也能模仿來寫,這是一種由模仿向創作的逐漸過渡。再進一步就是意臨,根據字帖的藝術風格,結合自己理解來寫,這就更接近創作。對臨是入帖,意臨是出帖,是加入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比如寫蘭亭序,每個朝代都有人寫,但藝術風格都有不同。這不同源于不同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審美背景的不同,各個朝代的書法名品都融入了那個朝代的時代特點。

對于國畫研習而言,要打好基礎也是要提高繪畫的筆墨功夫的,多臨摹畫譜和多寫生。比較通行的畫譜是清代的芥子園畫譜,它吸取了歷代的繪畫藝術精華,共分四卷:山水、梅蘭竹菊、人物、禽鳥花卉。通過臨摹畫譜可以掌握繪畫的基本功,避免走彎路。寫生就是所謂的師法自然,就是說要到實踐中去學習。正如石濤所講的,畫好山水就要“收盡奇峰打草稿”,就是說到各地的奇山異峰親臨寫生,體會畫譜的真諦,提供創作的元素。

第二,循序漸進。

循序漸進是書畫研習要遵循的另一個法則。首先要破除誤區:有一種說法是要按照文字的發展史來研習書法。很多大家都認為,這是誤區,不應該這樣。所謂中國文字的發展歷史,講的是遠古時代沒有文字,結繩記事,后來才有了甲骨文,之后是金文,鑄在鍾鼎、盤子等青銅器上的文字,又叫大篆,金文之后是小篆,再之后到漢朝才是隸書。到了晉唐時期才有楷書,之后衍化出行書、草書等字體。這就是文字發展的歷史順序,要是按照這個理論,學書法的人要從甲骨文開始學起,然后學金文,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等,這顯然不切實際。還有一種說法是要按照書家的早晚來學,先為本,后為枝。實際上也不完全對,后來者對前人的東西進行了變革和發展。比如秦石鼓文帖,歷代都有書家臨習研究并發展。清代吳昌碩終身研習石鼓文,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使篆書達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們學習篆書的好教材。不論學習哪種書體,都要學習藝術成就最高的,而不是最早的。

循序漸進地學習書法,一般來講要從楷書入手,對楷書仔細臨帖學習,就是打好基礎,就是提高筆劃質量的入手點,也是循序漸進的入手點。現在通行的楷書帖多是顏體和柳體。唐楷的水平很高,是非常值得臨習的。楷書是行書等很多字體的本體,學好楷書就是固好了書法功底的本。但是楷書不一定就是一種作品,而多是作為練習書法筆功、筆力的基礎字體。基礎打好了,就要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字體來研習。

對于選字帖、字體來說,一方面是要選自己愛好的字帖,這樣才有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好的書法字帖很多,但是只有學習有興趣的書法才能學好。另一方面是要發現自己悟性高、好上手的字帖來學習。這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覺得隸書好學,有的覺得篆書或草書好學。每個人對不同的字貼的悟性不同。選好字貼的門類之后,就要多學習同類中多家風格的字體,這樣才能豐富寫作內涵,做到博取眾家之長。

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包括入帖和出帖的過程。入帖容易,出帖難。變革和發展不像臨帖一樣有范本,而是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進行創作,這是有難度的。很容易出現迷茫的階段,對書法的理解陷入誤區。有時出現對好的作品理解不深,看不出好,而對一般的、俗氣的作品卻很喜歡的情況。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對書法藝術的品位、欣賞水平還需要提高。所謂意在筆先,就是要把這個意的境界提高,把眼光和欣賞水平、品位提高。只有境界高、眼光高了,才能進一步提高書法水平。境界眼光低了,練習書法反而會走下坡路。這個境界的提高必然是循序漸進的,是要通過長期的學習、練習、品位欣賞優秀的作品來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現在有些人用拖把、胡須等來寫字,追求怪異,吸引眼球,這種所謂的變革和創新是不可取的。必須要從傳統經典中吸取好的東西為我所用,吸取前人作品中的精華,傳承、發揚、創作,才能有所成就。筆劃、筆墨的功力是由粗到精、由弱到強、由淺入深的過程。欣賞水平、品位境界也是日積月累,逐步提高的。筆力,結構、章法、欣賞水平,這些能力是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這種提高和變化也不是故意為之的,而是學習后無意的流露,潛移默化自然而然的過程。正所謂不要矯揉造作故意求新求奇,而是日漸提高自我書法修養,循序漸進地提高書法水平。

第三,書如其人。

書如其人也稱字如其人,并非指字的外形跟書法家的外形相似,而是說書法家的品行、學識、修養、性格、氣節、閱歷等綜合素質能夠在書法中體現。比如毛澤東是大軍事家大政治家,他的字就是狂草,氣勢恢宏,旁人難以比擬。周恩來就比較嚴謹務實,他的字也要穩健一些。郭沫若是文字學家,是個學者,詩人,他的字就很豪放。再如顏真卿的顏體字,顏真卿是古代的大政治家,那么他的字就很厚重,顏體字就是剛勁厚重,符合他的特點。學識淵博,文學修養豐富的書法家,書法作品的內涵也豐富深厚,有看頭。一般來說字的風格跟人的風格是一致的,這是原則的講,一般的講。也有例外,比如魯迅很有戰斗精神,但他的字很娟秀,他的書法風格就跟他的個性相距甚遠。

有句話講功夫在詩外,那么研習書畫,功夫在書畫外,也可以這么說。就是要在書畫技藝之外提高自身的素養,沒有好的素養,品質,只能是書畫匠,成不了書畫家。

書畫作品要為人認可,首先要求書畫家有一身正氣、要有骨氣,否則,就是書畫藝術水平再高,也不會被人尊崇。比如宋朝的蔡京,起初他同蘇軾、黃庭堅、米芾一起被稱為宋朝四大書法家,但蔡京是個大奸臣,他破壞朝綱禍國害民,即使他的書法水平很高,但是后人依然把他的名字從蘇黃米蔡中去除,而補上了跟他同姓的蔡襄。再有就是要有學識。書法家要對歷史、文學、詩詞、歌賦等文化知識有淵博的修養,這些文化修養對于提高書畫家的審美水平、藝術境界有很好的幫助。直接提高的是審美水平,間接提高的是他的品位境界,擺脫庸俗。志存高遠也是書畫家要具有的重要的素養。要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才會在書畫藝術方面定下長遠的目標,敢于攀峰克難,最后學有所成。與志存高遠相匹配的是腳踏實地,遠大的理想要用每天的勤學苦練來實現,要把目標具體化,階段化,一步一步的去實現,不然遠大的理想也是不切實際的空談。腳踏實地的含義也包括謙遜的學習態度,只有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才能不斷進步。【原標題:史宗清:中國書畫研習漫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網 作者:史宗清 2013年02月27日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