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劇的表現技巧多姿多態,獨具特色。翎子功、帽翅功、梢子功、髯口功、椅子功、水袖功、腳尖功、噴火功、杠技、甩紙幡,堪稱晉劇十大絕活兒。這些粗獷與細膩巧妙結合的藝術技巧,讓觀眾在賞心悅目的同時,領略慷慨激昂的歷史故事,認識三晉文化的深厚底蘊。這些絕技絕活兒,不僅贏得廣大觀眾喜愛,也深得全國劇壇盛贊。
翎子功:主要用于表現劇中人驚喜、憤恨、得意、輕佻等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征。表演時靠頭的擺動和身段的變化,使翎子構成各種姿勢及形態的高難度技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擺翎、掃臉翎子、纏腰打燈花、豎翎、甩翎等十多種。晉劇表演藝術家郭鳳英、郭彩萍在折子戲《小宴》中飾演呂布運用翎子功表演,成為戲中一大亮點。
帽翅功 多用于表現人物冥思苦想、猶豫不決或興奮喜悅的心理活動。帽翅分紗帽翅和相帽翅兩種。紗帽翅常用法有:左、右單甩、雙甩,上下交錯甩,前后攪翅。相帽翅常用法有:雙攪翅、左右交叉攪、左右單攪、雙翅同上下、雙翅異向旋轉等。晉劇表演藝術家武忠、李月仙在《徐策跑城》和《殺驛》中善用此絕技。武忠、武凌云、武嘯天祖孫三人的《三跑城》曾在香港等地演出,令海外觀眾稱奇叫絕。
梢子功:多表現人物驚慌失措、悲憤交加、疼痛欲絕等激烈異常的情緒和情境。甩法有十多種,尤以纏梢和頂天鋪地最具特色。晉劇青年演員鄭強在《梨花歸唐》中飾演的薛丁山,《哭墳》中飾演的周仁,都有精彩表演。
髯口功:即須生動用髯口,使之同形體動作融為一體,渲染人物的各種心理情緒。具體表演有十多種,以花耍、左右單打、雙打等,技巧性最高。武忠在《徐策跑城》中的白須飄灑、顫抖,李月仙在《臥虎令》中的吹、彈、甩特技,均稱一絕。
椅子功:即在圈椅上做出各種動作、身段,表現不同的生活情境和人物的情感神態。有單腿跳椅、交叉跳椅、旋椅、鉆椅、倒翻椅等。著名小旦肖桂葉在《殺宮》中的鉆椅,田桂蘭在《掛畫》中的跳椅,曾轟動京華。
水袖功:通過水袖的動作變化,表現人物不同的情感、心理。常用有單擺轉盤袖、正側重疊轉盤袖、直沖展翅飛卷袖等,多用于旦角的悲劇表演中。花艷君的《三上轎》,田桂蘭的《打神告廟》等,都有精彩的水袖絕活兒。
腳尖功:俗稱土芭蕾,是旦角的一種表演特技,多用于表現俏麗的下凡仙女和青年女子春心萌動的心情和嬌俏可人的神態。著名旦角演員薛林花在《別洞觀景》中傳承川劇技巧,又有自己的創新,表演婀娜多姿,風情萬種,深受觀眾喜愛。
噴火:隨著音樂節奏,劇中人口中噴出一股股火星,有獨股、雙股、扇面、圓圈等花樣。表演時,舞臺燈光暗淡,火星閃閃,鬼影綽綽,增添了陰森恐怖的氣氛。高翠英等在《游西湖》中飾冤魂李慧娘時有出色的噴火表演。
杠技:表現俠客義士、豪杰大盜等人物高超的武功技藝和飛檐走壁等行為。晉劇傳統戲《盜御馬》用此絕技。
甩紙幡:即劇中人頭頂插上數米長的白色紙幡,根據不同心情進行各種甩動。有前后甩、繞圈甩、左右翻身甩、轉身前后甩、大甩、橫甩等,是一種不易掌握的高難度技巧。青年演員李春旺在傳統劇目《五雷陣》中善用此技。
晉劇的十大絕活兒,是眾多演員長期舞臺藝術實踐和不斷發展完善的勞動結晶,運用這些技巧,能向觀眾更加準確地揭示劇中人物的心理,充分演繹戲曲造型美和韻律美的藝術魅力,令觀眾悅之于目,賞之于心。【原標題:晉劇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