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在傳承和創新中發揚光大
2013/12/6 9:51:1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我市是華夏歷史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文化底蘊豐厚,文化遺產富集,無論是上古時期的始祖文化,還是對中華文明影響深遠的先賢文化,抑或新時期的紅色文化,都在玉川大地上閃耀著耀眼的光芒;無論是文物、典籍等物質形態的文化遺產,還是傳統藝術、民俗活動、民間工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都給濟源人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在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當前,大力發掘和建設濟源歷史文化,做好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是助力我市爭創中原經濟區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先行示范區的重要要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弘揚歷史文明任重道遠。
關鍵詞:文物保護 文化遺存
《實施意見》:大力發掘和建設濟源歷史文化,以此帶動文化和旅游等產業的發展。加強國家級、省級、市級各類文物特別 是濟瀆廟、奉仙觀、大明寺、延慶寺舍利塔、陽臺宮、軹國故城等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和管理,大力維修和切實保護全市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遺存,規劃建設一批古街、古鎮、古村,用濟源歷史文化元素命名一批街道。
解讀: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研究是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工作。工作中,我們一方面要有力推進文物保護的法制化和標準化建設,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提升文物科學研究水平;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文物保護充分挖掘我市歷史文化內涵,提升我市城市文化魅力,激發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強勁的原動力。要繼續實施各類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采取有力措施搶救瀕危文物古跡,做好項目建設中搶救性文物保護和考古挖掘工作,同時抓好文物景點提升和文物旅游產品開發,助推文物旅游工作大發展。
聲音:市文物局秦勝利:“文物保護其實就是文化發掘和建設的中間過程。加強保護搶救的同時不能忽略合理的開發和利 用。保護和利用文物遺存,需要文物工作者主動融入文化產業的發展大局,創新思維,創新方法,不但切實保護好我市的文化瑰寶,更要讓文化瑰寶發揮文化價值,為文化產業發展服務,為旅游產業發展服務。”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資源 傳承創新先行示范區
《實施意見》:完善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加大 “邵原神話群”、“愚公移山傳說”、“王屋琴書”、“天壇硯制作技藝”、“下冶官窯木偶”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保護力度,建立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承基地,促進濟源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充分研討華夏始祖文化、黃河文化、愚公文化、道教文化、濟水文化、養生文化、根文化、茶文化、畫文化、廟會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資源,爭創中原 經濟區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先行示范區。
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遠無法恢復。要保護好我市名目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必須進一步優化文化遺產保護的軟、硬環境,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產業化發展的新路子。在注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我們也要著力推出文化產業園、文化展覽館、文化交流活動等一系列的文化載體,以項目帶動、經濟帶動、活動帶動,促進文化資源的傳習和弘揚,推動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和開發。
聲音:市委宣傳部趙公文:“目前,我市已經建成文化產業儲備庫,將從其中篩選20個文化產業項目參加今年5月份舉辦的深圳文博會,涉及金額達168億元。我市還將出臺一系列的文化產業扶持政策,大力推進文化產業項目的落實。愚公文化產業園、濟水文化產業園、道教博物館、女媧神話園等一大批文化產業項目已經進入前期立項、規劃設計階段。隨著文化產業項目的大力實施,不久的將來,文化產業必將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本報記者鄭海波【原標題:文化遺產在傳承和創新中發揚光大】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濟源日報 20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