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河南省濟源市黃河三峽景區孤山峽中段石牛灣中有一石山,狀如犀牛,牛頭朝東,向孤山腳下一月牙地回望,稱之為“犀牛望月”。相傳趙匡胤就是得此“犀牛望月”風水寶地而一統大宋江山。該處的 “石牛入水藏機關,謀事在人成在天。趙氏得地楊家保,卻讓柴榮占了先”的傳說故事更是在黃河三峽周邊的河南、山西、陜西、河北等地流傳千年。2011年,經河南濟源“犀牛望月”祖塋地大宋趙姓楊姓第三十五代傳承人楊鶴仙女士多方尋找下,先后在黃河三峽景區“犀牛望月”等處發現了明嘉靖年間載有“楊趙天啟之、犀牛望月”內容的殘碑、北宋宣和乙巳年間的趙構、楊震合祭碑以及北宋景祐年間的宋仁宗和楊繼業哥哥眾嗣的趙楊祭祖合祭御碑。2012年3月,在黃河三峽“犀牛望月”大宋趙楊二姓祖塋地論證會上,與會專家一致認定,“犀牛望月”為大宋趙楊二姓祖塋地。三通碑碣的發現引起了海內外楊、趙兩姓宗親的高度關注,紛紛到黃河三峽“犀牛望月”地考察、拜祖。通過對照家譜、家廟等實物史料,眾多海內外楊、趙兩姓后人一致表示,黃河三峽“犀牛望月”地正是他們多年苦苦尋覓的祖塋地。繼世界各地楊、趙宗親在濟源黃河三峽舉辦數次祭祖大會后,丁酉早春,該地又迎來了頗具歷史性意義的楊趙兩姓協同舉辦的“2017犀牛望月祭祖大會”。

2月27日至28日,由濟源楊姓文化研究會主辦,濟源趙姓文化研究會、濟源市文化藝術學校、濟源市亞飛集團、濟源黃河三峽景區協辦的“2017犀牛望月祭祖大會”在濟源市黃河三峽景區隆重召開。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楊姓委員會名譽會長楊鳳海,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趙姓委員會會長趙志正,中華楊氏宗親聯誼總會會長楊嘉谷,世界趙姓文史聯研總會副秘書長趙德印,中華楊氏聯誼總會監事長楊立龍,中國嘉谷國際投資集團副總楊艷平,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劉翔南,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石小生,楊家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百興,貴州省播州楊氏研究會副會長楊海通,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楊姓委員會會長楊海中,副會長楊暍、楊文兵,河南省楊氏宗親聯誼會執行會長楊世銘,濟源市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金柱,靈寶市楊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楊懷義,漯河市楊氏研究會會長楊法證,平頂山市楊家將后裔文化研究會會長楊道團,汝州楊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楊寶元,駐馬店楊氏宗親會楊海濤等嘉賓蒞臨祭祖大會;中華楊氏宗親代表團、江西、陜西、貴州、重慶、湖北、廣東、鞏義、靈寶、魯山、平頂山、漯河、駐馬店、汝州、孟州等地以及濟源軹城、五龍口、沁園街道辦事處、坡頭、邵原、大峪等鄉鎮楊趙宗親代表團,近七百人參加本次祭祖大會。
27日晚,“2017犀牛望月祭祖大會”歡迎晚宴在濟源舉行,主辦方熱情招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楊趙代表。晚宴上,濟源市豫劇團的優秀演員為代表們演唱了精彩的戲曲選段。
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楊趙二姓代表友好交流,其樂融融。濟源市楊姓文化研究會會長楊召,濟源市社科聯主席薛樹佳,濟源亞飛大酒店董事長楊紅剛,楊姓代表楊暍、楊世銘、楊百興、楊立龍,濟源市趙姓文化研究會會長趙顯奇先后發表致辭。楊鳳海向大會主辦方贈送書法作品一幅。
28日清晨,來自各地的楊趙代表匯聚在黃河三峽。
初春的陽光普照大地,清涼的空氣中彌漫著春的氣息,遠處的祈福臺傳來悠遠的樂曲聲,人們扶老攜幼、拾階而上。山道兩旁的桃樹上,被青山綠水滋潤的桃花含苞待放,吸引眾人短暫停留、駐足觀賞。一步一景,滿目春色,楊趙代表陸續到達案山山頂。
“黃河三峽,皇家山水”。站在山頂,遠眺碧波蕩漾的峽谷,人們才真正領略到“中原第一高峽平湖,華夏罕見大河風光”是怎樣一番壯闊景象。鬼斧神工的孤山峽,收放開合,群峰競秀,犀牛望月風生水起;開闊舒展的八里峽,峭壁如削,雄偉壯觀,鯀禹治水彰顯中庸之道;秀麗幽深的龍鳳峽,曲折迂回,峽深谷幽,“京娘化鳳”講述凄美愛情;大峪峽平闊舒展,氣象萬千,煙籠霧鎖,如飄渺仙境。俯視高峽平湖,湖面有幾只飛鳥輕輕掠過,遠眺兩邊的俊峰奇石,置身于母親河的懷抱,聯想著那些在這里流傳千年的先祖傳奇故事,代表們對先祖的懷念之情愈發濃厚,眼前寧靜的峽谷也愈發顯得美麗迷人。
祈福臺設立在山頂,不遠處矗立著一棵巨大的姓氏樹,枝繁葉茂的姓氏樹上懸掛著百家姓氏的字牌,眾人紛紛合影留念。
遠方黛山綠水之處,群山環抱,北倚昆龍,三水夾送,中軸正勢,脈逶止河,龍脈聚結。人們所看到的正是北依中華神龍、大宋王朝的鼎氣龍穴;是《中國風水圖贊》、《中國形勢宗山水圖經》的原型地——中國風水原創地;是楊震(宋)第35代傳人楊鶴仙等人幾經波折、最終證實的大宋王朝楊家將后裔熟知而又不能忘懷的“掛角龍”祖塋地和趙姓后裔尋找的“犀牛望月”風水寶地。
上午九點,在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中,“2017犀牛望月祭祖大會”隆重開幕。
濟源市楊姓文化研究會會長楊召首先致歡迎辭。致辭中,楊召代表濟源楊姓研究會所有工作人員、濟源3萬多楊氏宗親對各地楊趙代表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忠心感謝。他說,濟源黃河三峽的“犀牛望月”是楊趙子孫魂牽夢縈的地方,因為這里埋葬著受尊敬的數位先祖。楊趙兩家的先祖獨具慧眼,得到了這塊風水寶地,開啟了大宋江山,是楊趙兩族中興的發跡地。歡迎所有的楊趙二姓宗親回來濟源祖地投資興業,常到“犀牛望月”祖塋地尋根拜祖。
會上,濟源市趙姓文化研究會會長趙顯奇發表致辭,向來自全國各地的趙姓、楊姓代表蒞臨濟源,參加2017犀牛望月祭祖大會表示熱烈的歡迎。致辭中,趙顯奇講述了濟源尤其是“犀牛望月”與趙姓、楊姓三者之間的歷史淵源,介紹了《中華趙姓簡史》、《中華趙姓發跡地——河南濟源》兩本書籍對濟源姓氏文化研究尤其是濟源趙姓的發展歷史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最后,他預祝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石小生致辭,他代表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向趙楊兩姓宗親表示了最衷心的祝賀。致辭中,石小生講到,在中國歷史上,趙、楊兩姓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而“犀牛望月”故事跟趙、楊兩家又有著深厚的淵源,所以,今天能和趙、楊兩姓宗親合祭我們的先祖、先賢、先烈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并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會上,中華楊氏聯誼總會會長楊嘉谷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致辭。他講到,這里山環水復,北倚昆龍,三水夾送,中軸正勢,脈逶止河,龍脈聚結,我們為先祖擁有這樣的風水寶地而自豪。先祖憑著卓越智慧、高尚品德,為大宋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不僅先祖們取得的成就值得學習,他們的忠誠、善良和正直更值得楊趙子孫永遠敬仰。祭祀祖先,追憶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我們之所以從全國各地相聚在這里,虔誠地舉行祭祖儀式就是因為我們的身上有著共同的血緣,骨子里有著相同的基因,無論走到哪里,我們都是血脈相連、手足同根的一家人!希望在緬懷先祖、弘揚祖德的同時,更加激勵后人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再展宏圖!
世界趙姓文史聯研總會副秘書長趙德印致辭。他說,趙楊兩姓來到濟源犀牛望月祖塋地協同舉行祭祀大典尚屬首次,希望今后兩姓共祭先祖成為慣例,并讓子孫繼承下去。致辭中,趙德印向組織本次慶典做出極大努力的濟源趙姓文化研究會、楊姓文化研究會,發現并搶救祖碑、把犀牛望月的傳說變成現實的楊鶴仙女士以及守護祖陵、保護祖碑、宣傳趙、楊文化的黃河三峽景區董事長田孝建先生表示深深地感謝。最后,他希望趙、楊兩姓今后要加強團結、同舟共濟,繼承和發揚先祖的傳統美德,共同為創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會上,濟源市姓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原聚文發表致辭。原聚文講到,近年來國家大力弘揚包括姓氏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濟源市姓氏文化研究會應運而生,并積極開展各項姓氏文化活動、成立各姓氏專門委員會、組織編家譜、祭祖先、普查登記各姓氏祠堂、傳承優良家風家訓、教育子女對老人盡孝等活動,引導我市姓氏文化工作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濟源市楊姓委員會在這里祭祀楊令公、追憶楊令公的豐功偉績,就是不忘楊氏先祖的大功大德,就是讓楊氏后人砥礪奮進、族內團結、鄉里和睦。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楊姓委員會副會長楊文兵發表致辭。楊文兵在致辭中講到,以繼業(令公)父子、佘太君為代表的楊家將及楊門女將戰功赫赫,他們的事跡一千多年來家喻戶曉、傳唱不衰。我們祭拜民族英雄楊業等先祖,其重要的目的就是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這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衷心祝愿祭拜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會上,靈寶市楊氏宗親會名譽會長楊立法發表了致辭。致辭中,他講到,濟源和靈寶兩地在中華楊姓發展歷史中都具有特殊意義。天下楊氏出弘農,弘農楊氏遍天下。靈寶是弘農楊氏的開基之祖楊震公教書育人的奠基之地。而濟源黃河小三峽犀牛望月風水寶地是楊、趙先祖共享的祖塋地。這里流傳著楊、趙先祖同舟共濟、保國興邦的千古佳話,體現了以楊令公為代表的楊家將忠烈驕勇、赤心報國的家風特征。靈寶、濟源兩地各具特色的楊姓先祖文化和文物遺跡恰好一文一武,從兩面完整存記了楊姓先祖文武同擁、文不貪財、武不惜命的崇高品德。我們楊姓子孫祭拜先祖英靈,就是要緬懷先祖的隆德豐功,傳承清正剛毅的祖訓家風,敦親睦族、同心同德,把先祖的優秀品德和崇高精神發揚光大,努力做好各自的事業和工作,共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隨后,布五谷、敬獻花籃、點燃圣火、宣讀家訓、上公祭祖香、宣讀祭祖文、歌舞獻樂、列隊上香、簽名祈福等儀式依次進行。
劉翔南、石小生、楊立龍、楊艷平、楊家將后裔楊世銘、楊法正先后敬獻花籃。
楊鶴仙、楊道團、楊海濤、楊戰清、楊團、趙耀南、趙長偉、趙李強共同點燃圣火。
楊海中宣讀《楊氏家訓》:書禮傳家,清正處事,敦親睦族,友善鄉鄰,扶危濟困,忠孝仁義,圣賢禮智,信、勤、廉、剛、儉、立,凡事天知、地知,爾知、我知,四知傳家長。
世界趙姓文史聯研總會趙龍代表宣讀《趙氏家訓》:誠立信,勤儉本,禮智謙,學賢人,敦祖親,和兄弟,睦鄉鄰,訓子孫,勤耕讀,重禮教,慎交友,遵法度,立本業,禁非為。
楊鶴仙、楊鳳海、楊嘉谷、趙德印、楊紅剛、趙顯奇、楊百興、楊海通、楊道團、楊懷義上公祭香。
楊鳳海宣讀祭文。
世界趙姓文史聯研總會代表趙松鈞宣讀祭文。
全體宗親向歸葬中華神龍的105位帝王,全體宗親向“犀牛望月”祖塋地的楊姓、趙姓兩姓祖先,向歸葬在“犀牛望月”祖塋地的楊(令公)繼業鞠躬敬拜。
歌舞獻樂儀式中,一群身著漢服的妙齡少女,笑顏如花、身姿窈窕,為先祖獻上了精彩的舞蹈表演。
楊世銘、楊暍、楊文兵、楊法正、楊海濤、楊寶元、楊長水、趙德印等會長、副會長攜各地代表上香、叩拜、獻饌。
楊鳳海、趙志正、楊嘉谷、趙德印、楊海中、楊百興、楊通海、楊道團、楊全震、楊懷義、楊召、趙顯奇、楊紅剛、楊文泉、楊錦忠、楊烈勇、楊同安、楊二虎、楊國慶、楊廷華、楊海濤、楊立龍、楊寶元、楊法正、楊暍、楊戰清、楊團、趙耀南、趙旺全、楊云、趙永國、趙體坤、趙心源、趙群山、趙傳保、趙永生、趙東風、趙李強、趙長偉、楊習戰、楊萌、楊艷平、楊鶴仙等代表楊、趙后裔在祈福牌上簽名祈福。
在轟鳴的禮炮聲和悠揚的禮樂聲中,祭祀即將進入尾聲,代表們在祈福臺合影留念。隨后,代表們乘船到“犀牛望月”祖塋地進行“2017年犀牛望月祭祖大會”的最后一項儀式——放生儀式。
當游船靠近“犀牛望月”祖塋地,宗親們皆整肅衣冠,共同見證放生儀式。上香鳴炮、凈地(甩鞭)、撒料(干草)、放生、鳴炮等環節依次進行。陣陣鞭聲響徹山谷,表達了對先祖的深深敬意,傳遞了濃濃地感懷之情,寄托著美好的希望與祝福。
河道曲折,河水清澈。浩淼的水面與周圍的群山競相生輝。遠處幽靜的古亭,鑲嵌在碧水藍天,猶如一幅水墨丹青。“犀牛望月”祖塋地隨著游船的駛離而漸行漸遠,至此,“2017犀牛望月祭祖大會”也順利落下帷幕。(本篇圖文由 《印象河南網》采編部 創作)
附錄:
丁酉年祭祖文(楊姓)
維公元二零一七年二月三日,歲逢錦雞,日御龍騰。我楊姓子孫齊聚于犀牛望月之地祭祀先祖,誠懷虔敬之心,謹備紙錢香燭,時令花果,佳肴醇酒,恭祭歷代先賢及楊姓先祖。惟吾祖先,魂歸昆侖,繁衍后代,忠孝禮儀,英烈之名,世人頌揚,后世楷模,家規祖訓,世代相傳,今吾仰天致頌;
楊姓氏族 源遠流長 人文之初 即以起航
人祖軒轅 姬姓楊氏 皇室貴胄 一脈相承
東周封國 國姓為楊 晉之重臣 赤膽忠心
晉室朝爭 忠臣蒙難 食我忠心 諫君直言
君不為動 憤而救友 因此牽連 滿門抄斬
嫡孫八歲 蒙林相救 華山避難 禮儀智信
仁義廉讀 詩經傳家 文武齊修 待時而動
二百余年 有孫喜開 跟隨劉邦 南征北戰
西漢三侯 建功立業 朝野震動 東漢四世
三公為相 弘農始祖 震公四知 至今流芳
秉賜太尉 賜祖美德 奇彪在朝 賢名傳揚
三國修祖 婦孺皆知 被操所害 子孫逃難
晉國為相 隋朝立國 唐朝河東 名門望族
五代十國 亂我中華 袞祖尤民 千里尋龍
得此佳地 五子英豪 繼業英烈 戰死沙場
身葬異邦 一戰成名 滿門忠烈 含淚舍祖
奈何宋君 懷柔異邦 子孫雖諫 泥牛入海
滿門忠烈 武藝高強 幾次為帥 祖不得歸
幸有孫女 宗瑛孝賢 得遇焦贊 女扮男裝
不畏艱辛 異邦迎祖 新安留跡 抱病守祖
秋冬歸葬 犀牛望月 真宗聞訊 感其至孝
封其食邑 焦贊病逝 筑廟以記 至今流芳
子孫牢記 祖上英德 世代忠良 不敢悖逆
或將或相 或仕或商 工農學兵 繼承祖德
秉承家訓 言傳身教 四知教子 詩經傳家
人才輩出 群星耀眼 義氣奮發 為祖爭光
今逢盛世 國富民強 楊之后裔 齊聚王屋
犀牛望月 龍案之上 桑梓虎氣 意氣昂揚
恭敬列祖 在天之靈 同心同德 華夏之夢
人丁興旺 繼承有方 學業有成 事業輝煌
蔭及子孫 世代榮昌 虔誠叩拜 扶維尚饗
丁酉年祭祖文(趙姓)
維公元二零一七年二月三日,歲逢錦雞,日御龍騰。我趙姓子孫齊聚于犀牛望月之地祭祀先祖,誠懷虔敬之心,謹備紙錢香燭,時令花果,佳肴醇酒,恭祭歷代先賢及趙姓先祖,仰天致頌;
世界趙姓, 源遠流長, 人文之初, 即以起航。
東夷圖騰, 調獸訓鳥, 伯益首領, 享譽夏朝。
贏姓趙氏, 同祖少皞, 九世造父, 馭駕高超。
穆王賜封, 得地為趙, 至此伊始, 趙姓顯耀。
十四祖衰, 晉之股臣, 建功立業, 三讓其賢。
冬日暖陽, 史記標榜, 得地濟源, 雄霸太行。
趙氏孤兒, 至今傳揚, 三國分晉, 勢不可擋。
戰國七雄, 立國為號, 國為姓氏, 一發長浩。
留布華夏, 興國載道, 秦時南越, 靖邊封疆。
魏巍昆侖, 浩浩黃河, 犀牛望月, 趙之祖地。
有子匡胤, 少年英豪, 文治武功, 建立大宋,
立國安邦, 匡義繼位, 開疆拓域, 傳帝十八。
精心圖治, 治國有方, 文化科技, 世界領先。
國運三百, 萬古談唱, 及元涂炭, 宋滅漢亡。
今逢盛世, 民富國強, 趙之后裔, 齊聚王屋。
犀牛望月, 龍案之上, 桑梓虎氣, 意氣昂揚。
恭敬列祖, 在天之靈, 同心同德, 華夏之夢。
人丁興旺, 繼承有方, 學業有成, 事業輝煌。
蔭及子孫, 世代榮昌。 虔誠叩拜, 扶維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