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5/22 18:02:1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日前,國務院核準公布了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濟源市的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在河南古建筑類中名列榜首。至此,濟源市已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總數達7處,其數量之多、種類之全、價值之高,位居全省之前列。
根據《濟源縣志》及新舊《唐書》的記載,五龍口水利工程大約初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人以方木壘堰,抬高水位,引河水流入渠道,用于灌溉良田。因為渠首采用“枋木為門,以備泄洪”,因此史料上也被稱為“枋口堰”、方口或秦渠。明代萬歷年間,在沁口附近相繼開挖了利豐、廣濟、廣惠、永利和興利五條水渠,形成了五龍分水之勢,所以又稱五龍口。它開創了隔山取水之先河,也是最早利用水流彎道原理的水利工程,不淤不塞,利澤至今,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文物價值。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近日被國務院核準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濟源市文物局局長高明介紹說,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雖然經歷了歷代的變遷,但它的歷史建筑都保持了很好的原真性,原來的使用功效一直發揮至今。濟源市文物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及時劃定、公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完善記錄檔案,設立保護標志和必要的保護機構,明確保護責任,實現保護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王國峰)(原標題:濟源五龍口古代水利設施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網(2013-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