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濟源 >> 新聞資訊 >> 瀏覽濟源

壁畫修復師:揭開濟源古墓丹青千年“面紗”

2013/6/25 9:28:22 點擊數: 【字體:

壁畫修復師:揭開濟源古墓丹青千年“面紗”

將調好的膠水灌入注射器內一點一點地加固壁畫

壁畫修復師:揭開濟源古墓丹青千年“面紗”

壁畫修復需要巧手,也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心,從事修復工作的多為女性。
 

    □記者段偉朵文記者王亞鴿攝影

    核心提示|21日,本報以《濟源古墓壁畫被“打包”帶回洛陽修復》為題,關注濟源古墓壁畫修復進程。深埋地下千年的古墓壁畫,它的修復如何進行?這些壁畫在誰的手中重獲新生?昨日,大河報記者走進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壁畫保護中心,看千余年前的古墓丹青在壁畫修復師手中逐漸露出真容。

    千余年前的古墓丹青漸露真容,驚艷世人

    走進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壁畫保護中心,桌子上擺放著大幅正在修復的壁畫,幾位穿著白大褂的工作人員正在靜靜地伏在桌前工作著。她們手中拿著一種工具,右手輕輕刮動,左手拿著棉簽擦拭——因為需要長期伏案工作,每個工作人員胳膊肘下都墊著從家里帶來的棉墊。

    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她們正在修復的是一幅巨大的古墓壁畫,畫中是一龍一虎。由于畫面太大,工作人員將壁畫分成3部分,分開修復。壁畫室內修復先要進行背部清理,加固處理,然后進行正面清理,用手術刀一點一點將壁畫表面泥土剔除,再用棉簽擦拭掉。“這項工作像繡花一樣,非常精細,有時候一上午只能清理出巴掌大一塊。”

    “別小看這道工序,普通人可做不來,我們都經過了進一年的培訓、練習,才可以上手。”一名工作人員笑著說,手術刀的力度要恰到好處,棉簽要不停旋轉,做到將異物從壁畫表面去除,而不會傷害到壁畫顏料。“起初,我們只敢用牙簽在沒有畫面的地方練習,不知道練斷了多少根牙簽。”

    由于常年深埋地底,沒有經過清理的壁畫表面蒙著一層厚厚的泥土,掩住了壁畫原有的線條和色彩。在工作人員一點點地清理下,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媧身姿飄逸;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胡商牽著高大的駱駝,駱駝背上馱著幾卷絲綢;梳著高髻的侍女身著繡花長裙,眉眼端莊。時空交錯,千余年前的古墓丹青逐漸露出真容,驚艷世人。

    壁畫修復需要巧手,也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心

    李國清是壁畫保護中心的一名修復人員,從2008年算起,她已經在這里干了6年的時間。

    “做這項工作,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李國清笑著說,古代藝術博物館位于邙山腳下,與龍門石窟、白馬寺之類的洛陽著名景點比起來,或者與位于新區的洛陽博物館比起來,這里的游客并不算多。由于家住在老城,她每天上下班需要乘坐班車,一到單位,面對的就是一幅殘缺壁畫。“壁畫修復特別精細,需要時間很長,就像眼前這塊較大的壁畫,分成6部分,需要數十人分成2組,工作2年左右。”

    壁畫修復不僅僅是清理,還有許多其他的程序。用李國清的話說,就是什么都要干。

    “知道嗎?我們還要淘沙,要用比在家淘米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去淘沙。”李國清介紹說,壁畫上板時需要使用干凈、純凈的沙子,那么工作人員就需要提前將沙子用籮篩干凈,再洗干凈、晾干。“淘沙的時候需要連續不停地翻,一籮沙淘下來,胳膊疼。”

    李國清坦言,這種工作出活特別慢,會有心煩或者著急的時候。然而,隨著時間累積,當整幅壁畫漸漸在自己手中露出真容的時候,那種成就感很難用語言表述。

    “目前為止,我們中心都是女員工。”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壁畫保護中心主任楊蕊介紹說,壁畫修復不僅需要巧手,也需要沉得住氣,坐得下來。

    手術刀、注射器、脫脂棉,有這些東西的地方不一定是醫院

    在修復中心,記者看到不少其他工作領域的工具,比如手術刀、注射器、脫脂棉等醫療用品;油畫刀、調色盤、毛筆等美術用品;量筒、燒杯等化學用品;甚至有排刷、批灰刀等建筑工具。這些工具都是做什么用呢?

    “手術刀、注射器,有這些東西的地方不一定是醫院,比如注射器,用來向壁畫注入加固的試劑。”工作人員丁永俊笑著介紹,古代壁畫一般由支撐體、地仗層和顏料層三部分組成,也有一些壁畫只有支撐體和顏料層兩部分,由其構成材料和制作工藝可知,壁畫與其他文物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文物。尤其是墓葬壁畫,因久藏地下,受到水土的侵蝕、重壓,生物的侵擾和人為的破壞,病變非常多,比如裂縫、碎裂、空鼓、疊壓、錯位、酥堿粉化、褪色、霉變、土繡。“因此,壁畫修復工序非常復雜,包括背部清理、加固、正面清理、邊緣修復、上板、殘缺修補處著色等,不同的工序需要不同的工具輔助完成。”

    記者看到,基本修復好的壁畫雖然歷時千年,依舊顏色絢麗,看上去猶如新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壁畫的色彩全都是原作,工作人員只是對其進行修復,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的狀態。墓葬壁畫所以能夠長久保存不褪色,主要因為其所處環境是完全封閉的,與外界空氣隔絕,避免了環境的侵蝕。

    歷經滄桑幸存,古墓丹青重獲新生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壁畫保護中心建立于1998年,2010年國家文物局在此設立‘國家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工作站’。”楊蕊介紹說,2011年,“河南古代壁畫館”正式建成開放,其展出的西漢、新莽、東漢、北魏、唐、五代、宋、金等8個朝代、15座墓中的53組90余幅壁畫及彩繪雕磚,都是壁畫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近幾年來精心修復而成。

    “在盜墓者眼中,它一文不值,在專家眼中,它是國之瑰寶。”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說,這些歷經滄桑而幸存下來的古墓丹青,應該在工作人員科學而精心的保護下,重獲新生。

    相關鏈接

    墓葬壁畫,源遠流長,始于西周,成熟于西漢,發展于魏晉,興盛于隋唐,延續于五代,直至遼宋金元,它是一種特殊的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思想史、美術史最真實可信的資料。文物保護須遵循“真實性和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古代壁畫的保護與修復,更要遵循此原則。對古代壁畫實施科學、有效地保護,通常要經過壁畫的調查、檢測、揭取、修復、保存等幾個步驟。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壁畫保護中心近年揭取壁畫簡介:

    1992年,對北魏元懌墓壁畫進行了揭取,這是全國存世較少的北魏時期墓葬壁畫;

    1996年,完成對新安縣一座磚雕彩繪墓及北宋壁畫墓的搬遷揭取工作;

    2001年、2003年,獨立完成洛陽史家屯金墓、宜陽一中金墓及磚雕壁畫的搬遷保護;

    2005年,獨立完成洛陽地區新發現的兩座大型唐墓壁畫揭取,隨后就開始對壁畫的室內修復工作;

    2008年以來,承擔了北宋富弼墓壁畫的揭取及修復保護、洛南M73唐墓壁畫的表面清理、病害調查和揭取、龍門車站金墓壁畫搬遷、宜陽韓城宋代孝子圖墓壁畫的揭取修復保護等各項工作。

    2008年初,完成對西漢卜千秋、打鬼圖等三座精品壁畫墓的滲漏治理工作;

    2010年9月,深圳鳳凰古村落建筑壁畫的成功揭取,是深圳乃至嶺南地區壁畫的第一次揭取。(原標題:壁畫修復師:揭開濟源古墓丹青千年“面紗”)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網 (2013-06-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