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濟源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濟源

“藥王孫思邈”定西軼事

2012/4/28 11:01:02 點擊數: 【字體:

“藥王孫思邈”定西軼事


地人指說藥王殿前石碑

“藥王孫思邈”定西軼事
 
藥王殿供奉的相傳為藥王用過的鍘刀

“藥王孫思邈”定西軼事
 
藥王殿前的殘碑

“藥王孫思邈”定西軼事
 
當地人董仲山說那是藥王洞的原址

   
    隋唐時期偉大的醫藥學家孫思邈因癡心醫藥,堅辭不仕,在改朝換代兵荒馬亂的年代,經歷艱辛,常居群山僻壤練氣,采藥研究藥性藥理,醫治人身雜病,均有創獲。《千金藥方》、《千金翼方》,流傳至今,仍為醫藥中經典,其科學價值日見卓著,這些已成新時代相關人士之共識。有趣的是,在曾以苦疾甲天下的定西,有幾處地方竟然與“藥王”孫思邈有關聯。
       
    “藥王”與艾蒿山
       
    出通渭縣城東北,至隴山鄉境內,有一座海拔兩千米的大山,名為艾蒿山。此山遠看云蒸霞蔚,很是壯觀;近看花草叢生,泉幽林茂,似乎蘊藏著無限美麗。相傳,此山之名的由來與唐代名醫、人稱“藥王”的孫思邈有關。
       
    有一天,孫思邈采藥來到現通渭隴山鄉境內,看到當地勞動人民因常年勞累而積勞成疾,而大多數人又無錢治病的境況之后,就決定為當地的病痛患者治好病后再走。當地百姓聽說藥王孫思邈采藥來此并為他們免費治病后,都十分高興,紛紛前來問病求醫。這樣一來,到藥王處治病延藥的人每天都絡繹不絕,而且連附近十里八鄉的病人都趕來了。沒過幾天,藥王就犯愁了,愁什么呢?原來他并不是愁治不了鄉親們的病,而是愁沒藥治病了。這些天病看下來,每天都開出許多藥,把他帶來的藥都用完了,這眼看著藥用完了,可病人還沒看完,這下藥王可真犯難了。當地村民聽說藥王沒藥可用后,也是又急又愁,紛紛找他獻言獻策,都說后山上野草繁茂,間或有可用之藥。孫思邈聽后決定到村后的大山里去看一看。
       
    孫思邈爬上后山一看,只見萬草叢生,其中有許多可以入藥,尤以艾蒿居多。大多數艾蒿高可及人,枝粗葉茂,顏色已呈紫紅色。艾蒿別稱“家艾”,屬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揉之有香氣。艾蒿葉呈羽狀分裂,背面被白色絨毛所覆蓋。艾蒿常常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小而多,排成狹長的總狀花叢。我國多處可產艾蒿,但質優者不多。艾蒿可以說全身都是寶,其莖、葉含芳香油,可作調香原料,亦可用來殺蟲和防治植物病害。其葉入藥,性溫、味辛苦,功能散寒止痛,溫經止血,可治多種婦科疾病。艾葉油有平喘、鎮咳、祛痰及消炎作用。用艾葉加工成的艾絨為灸法治病的燃料。故艾蒿實乃此山一寶。孫思邈十分高興,動員村民上山采艾蒿,教給當地村民灸病之法。用艾葉灸病之法很多,孫思邈教給當地村民的是比較簡單的艾條灸法。艾條灸法就是用棉紙將艾絨卷成直徑約1.5厘米的艾條,一端點燃后熏灸穴位,可固定一處或來回上下移動熏灸,以熏灸至皮膚溫熱、起紅暈為止。至今,在通渭民間還多用此法來治療一些普通疾病,據說就是孫思邈手把手地傳遞給當地的。藥王指揮村民在此山上連采數日艾蒿,并把采好的艾蒿拿到山泉邊洗凈,再放到石頭上曬干。沒多久,他就用所采艾蒿治好了當地村民和附近鄉鄰的疾病。
       
    當地百姓為了感謝孫思邈的醫人之功,遂將采得艾蒿的山命名為“艾蒿山”。

    “藥王”的鍘刀和通渭溫泉
       
    該縣馬營境內的尖崗山,相傳為“藥王”孫思邈懸壺濟世的又一地方。尖崗山修建有藥王廟,每年到端午節這一天,山上人山人海。相傳孫思邈仙逝后葬于尖崗山,此址今已建寺占去,地形無以目見。以前曾有資料記載藥王殿中尚有“藥王”當年加工藥物工具石臼及杵棒。當地人董仲山告訴記者,孫仙人到尖崗山史書上沒有明載,但當地的老人一直流傳下來的說法是,當時山下有藥王洞,孫思邈常在石洞中練氣。并且在尖崗山上采取草藥為當地人治病。記者前去采訪的時候,董仲山等人從藥王廟的大殿中請出一把用紅布裹包起來的鍘刀,據董仲山講,這把鍘刀是當年修繕藥王殿時從地下挖出的。當地人一直將其奉為神物。
       
    藥王殿前有一塊殘碑,當地的老人們講,這塊殘碑是在70年代發現的,當時發現的時候上邊的字跡清晰可見,碑身大約高一米多,后來隨著人為的破壞和風雨的腐蝕,如今變得不足2 尺。記者想看清楚上邊的字跡,但由于年代久遠,的確沒有辦法看清。藥王孫思邈在附近采集草藥炮制藥物時,為了給更多的人治病,又把“靈丹妙藥”撒在了附近的幾個泉眼里,泉水汩汩直泛熱氣。百姓們飲用其水容光煥發,用其水煮雞蛋香氣四溢,用其水洗浴百病根除,有神水之稱。這就是享譽隴中的通渭溫泉。傳說雖不可信,但它反映出的老百姓對溫泉的感恩之情和熱愛之意是無庸置疑的。據《通渭縣志》記載:清道光年間知縣屠旭初曾樹碑撰文曰:“四季皆溫暖,可以熟雞蛋……多年疾病,入池久浴,汗出病愈,立起沉。”溫泉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經技術鑒定,符合我國醫療礦泉水標準,是頗為理想的醫療高熱礦泉。它不僅可以洗浴治療皮膚病、關節炎等常見病,而且對動脈硬化、腦溢血后遺癥、半身不遂、小兒風濕和神經系統等17種疾病,均有一定療效。目前,溫泉已建有療養院和旅游服務接待設施,接待中外游客。年接待游客一萬多人次,是我省中部理想的休閑浴療勝地。
       
    如今,由定西市悅心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發興建總投資達1.5億元的通渭溫泉城將以全新的姿態笑迎八方賓客。項目建成營業后,預計實現年營業收入4000萬元,上繳稅金480萬元,能夠極大地帶動通渭縣域經濟及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相關鏈接
       
    孫思邈(581—682年)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其年少時因病學醫,對醫學有較深研究,并博涉經史百家學術,兼通佛典。他總結了唐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收集方藥、針灸等內容,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特別注重醫德,重視婦女、小兒疾病。他創立了臟病、腹病分類,對預防、養生、食療、針灸、藥物學及臨床各類疾病診療等有較大貢獻,故世人尊稱其為“藥王”。【原標題:“藥王孫思邈”定西軼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蘭州晚報 2009-07 作者:牛小亞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