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辮戲(俗稱懷越調(diào))形成于清末至民國初年,流行于舊懷慶府(今焦作地區(qū)和新鄉(xiāng))范圍內(nèi),距今已有百年的歷史,在焦作地區(qū)是最早形成的民間戲班。民國初年(1912)黃河南(登封南陽地區(qū))江湖戲班到博愛縣下期城村唱戲,高昂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很是新穎,使人百聽不厭,特別是旦角演員都有一條粗大辮,甩起來十分漂亮,讓人感到稀奇,當?shù)厝朔Q其為“大辮戲”。
宋玉貴
黃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