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廟文明悠遠,古時曾名杏花村。鎮上自古出佳泉,有一眼泉名曰“玉泉”,“玉泉者,春秋楚莊王之謂也。”說的是公元前606年春秋時期周定王元年,楚莊王平定令尹斗椒越叛亂后,“飲此泉水,清爽無比,勝似玉液瓊漿,即名之曰:玉泉。”兩千余年來,此地以泉名更以茶名,茶樓及茶文化聞名遐邇,尤以香茶、牛肉、燒兔、燒雞享譽古今。
這里的飲茶之風始于唐,盛于宋。相傳宋時蘇洵、蘇軾父子由川入汴時,曾慕名至此飲茶抒懷。宋代文學大家蘇東坡講究飲茶,和三郎廟頗為有緣,他樸拙、高尚的人生態度也給三郎廟文化帶來了濃筆重彩。宋代嘉佑年間,蘇東坡由江漸赴汝州上任途經此地,曾在此小住“問茶”,或許是三郎廟的茶水太滋潤人,蘇東坡詩興勃發,揮毫寫下了“遂令色香味,一日備三絕”的詩句,當地玉泉井的水清澈甘甜,口感獨特,燒開后色純無垢,為當地一寶。而與三郎廟僅一路之隔的姚莊村的水質與之卻大不一樣,那里的水又咸又澀,水垢又大,喝起來自然無法與之相比了。
三郎廟隸屬于平頂山郟縣姚莊回族鄉,這里這個“三”字寫法尤其特殊,為“毛”字出頭,據說是個古字,意義同漢子叁的小寫,也就是三橫的“三”字。據當地傳說,此字是古時某位皇帝御筆所題,所以后人一直這么沿襲。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說是由某神話傳說而來,具體許多當地人也說不清楚。此字在當地算是一大人文景觀,隨著交通的普及和延伸,從郟縣、平頂山等許多城市都有直達三郎廟的公共汽車或長途汽車,車身上都刷著“毛郎廟”三個大字,那個看似錯別字的“毛”字會令初來此地的人驚嘆不已,總覺得三郎廟是“毛”郎廟,但本地人皆司空見慣,不以為奇。
國家地礦部河南試驗中心曾對泉水化驗,含有四十多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營養保健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