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完畢,放鞭炮起靈,鼓樂班在前吹奏,長子長孫舉引魂幡招魂。引魂幡是用各種彩紙做成的彩球,挑在樹枝做成的高桿上,幡內有一張白紙條上寫著,已故X公諱享年XX歲之引魂幡。黑色棺材上蒙上一塊長七尺的紅色棺罩,是女兒、女婿買的,叫“銘旌”。男孝在前,女孝在靈柩后,親屬更后,男孝子都手拄哀柱(用細竹桿、桐木細桿、高梁桿纏百花條)。亦步亦趨哭號著引靈柩緩緩進入墓地。下葬前,先由女兒、兒媳下墓穴掃地,叫“掃墓”。其掃法:女兒往外掃, 媳婦往里掃。下葬后,放食品罐、長明燈等,壘嚴墓堂門,封土成堆,叫“墓谷堆”。至此下葬儀式完畢。
入殮
老人回氣后,子女要用溫水給老人洗臉凈身,換上壽衣,梳頭戴帽,穿鞋襪。招到正堂屋的草鋪上,用線子串一串烙餅饃,放在死者手中,叫“打狗餅”。另一手中握幾個錢,叫“買路錢”。死者身下要鋪谷草,草鋪前供桌上點一盞油燈,叫“長明燈”,胸口放一面鏡子,頭下設香爐。據說,陰曹地府黑暗無光,這些都是為死者行走照明用的。死者頭前放個新瓦盆,叫“聚寶盆”,在盆內燒紙錢。由閨女送一匹紙扎馬,全家啼哭到門外燒亡衣,邊哭邊磕頭,是讓死者騎馬到陰曹地府去。等子孫和主要親戚(如舅家)到齊后,才能入殮,把尸體抬進鋪有被褥的壽棺里去,撒上七個硬幣或紙線,叫“墊背錢”合蓋釘棺前子女們再看一下即將永別的死者,有的再給死者整一下衣冠。釘棺釘時,孝子們邊哭邊喊著死者稱謂“XXX,躲釘”,“XXX,躲釘”,其場景“凄凄慘慘”,使人目不忍睹。
做孝衣
喪事是白事,一般白色粗棉布做成孝、孝布衫。將死者抬到草鋪上,主持治喪就要給子孫、親屬“破孝”。“孝”有孝帶、孝衣、孝鞋、孝帽等,根據親屬遠近,“孝”有“重孝”、“輕孝”之分。死者的親生兒女、兒媳、女婿等要佩帶重孝,全身穿白、腰系披麻。孫子的孝帶短些,穿一件或不穿孝衣,孝帶上扎一條紅布,孫子較小可用紅布在上身做成“十字”披紅,曾孫則戴個紅帽子,上纏一條白布。因有了孫子、曾孫后才死的人為“喜喪”,其他親屬可帶一條短孝。孝鞋一般要穿過三周年才止,叫“脫孝”。
看塋地
人咽氣之后,土葬前,先請風水先生看塋地,放羅盤定方位。開始動土,孝子須帶上香、箔、食品等到選定塋地點祭土神,親自挖土三锨之后,打墓人才開始挖墓。
送終
人們生兒養女是養老、防老、勞苦一生的最終目的就是傳宗接代,養老送終。因此,送終是子女對父母必盡的義務。人進入老年后,子孫們就要給其準備后事,即準備壽木和壽衣,壽木以四塊柏木為最好(上等);其次,是桐木,檔用柏木做.窮些人家則用各種雜木,還有實在無辦法的只好席卷。壽衣有單、棉、夾、衫、鞋、襪等,一般上身五件或七件,女性還有裙,都用棉布、絲綢,禁用皮毛、緞子之類。
人處于病重或病危時,就要向孩子們交待囑咐,如:財產分配、子女安排、借貸歸還等情況。在老人病危期間,子女都不可須臾離開,要守護著老人死去,這叫“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