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起嗩吶,賈步忠很是感慨
核心提示
沁陽自古有著“嗩吶之鄉”的美譽,以沁河為界,沁陽嗩吶分為兩大派系,北派有張家、賀家、馬家,南派則以城內賈家為主。兩派吹奏風格各不相同。數百年來,南北兩派爭奇斗艷,讓沁陽嗩吶盛極一時。
近日,本報記者來到了沁陽市聯盟街41號,清末至今代有傳人的嗩吶世家賈家,拜訪了賈家嗩吶第三代嫡系傳人賈步忠及他的兒子賈根來,探秘這一絢麗的民俗文化瑰寶的博大精深以及——
2月18日9時,當記者趕到沁陽市聯盟街時,賈步忠和家人已經在院子里等候了。賈步忠今年68歲,精神矍鑠,一條腿由于類風濕病有些彎屈,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一說起賈家嗩吶,賈步忠竟像小孩兒一樣跑到屋里拿出了自己的樂器盒,給記者展示他珍藏的一件件百年“寶貝”。
“看到沒,這個咪兒(喇叭末端的一個組件)比我年齡都大,100多年了。還有這個嗩吶,具體有多少年的歷史,我算不出來,聽我爹說是祖上傳下來的。”賈 步忠從樂器盒中拿出一個已經發黃的咪兒和褐色的嗩吶,嗩吶的音孔由于頻繁被觸摸已經出現了一個明顯凹坑,賈步忠拿起百年的老嗩吶吹了起了來。“嘀嘀噠,噠 噠嘀”……
賈家嗩吶的前世
《紀效新書·武備志》中明確記載:“凡掌號笛,即是吹嗩吶。”可見,當時軍隊中的嗩吶的作 用和今天的軍號差不多。我們可以想象當時不僅軍隊使用了嗩吶,各級官員出行大約也使用了嗩吶以壯聲威。明代王磐寫的一首小令《朝天子·詠嗩吶》說:“喇 叭,嗩吶,曲兒小,腔兒大。來往官船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與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 罷。”根據這些點點滴滴史書記載,嗩吶的歷史應該可以從明代算起。
“說起嗩吶,我們得說說沁陽的歷史名人朱載堉,他不僅是古代嗩吶的領班人,而且還對嗩吶的發展和壯大起了很大的作用。”賈步忠說,朱載堉不僅改良了嗩吶的發音位置,而且還在懷慶府創建了“金鼓會”。每年農歷九月廿三這一天,各地的嗩吶吹打班都要到此聚會比賽。
“賈家嗩吶出現于明末清初。沁陽嗩吶逐漸形成了四大家,也就是張家張大發、張改明,賀家賀疙瘩、賀金龍,馬家馬銀河,賈家賈麻炳、賈鳳祥等,這些人都很 有影響力。”讓賈家嗩吶聲名鵲起的是第二代賈家的四大兄弟。“賈家嗩吶有記錄的第一代掌門人是我的爺爺賈發先,第二代就是我的父親賈登魁和我的三位伯父賈 登高、賈登明和賈登云,他們幾個分別都在原懷慶府樂班里任職。”賈步忠說,小時候聽父親講,在樂班任職期間,賈家嗩吶傳承人創作了很多曲目,并根據不同的 場所和情況進行演奏,至今流傳下來的有焚香曲、勝仗曲、點兵曲、迎接曲等。
據賈步忠講,賈家家規有四條:“一不自滿,二和為貴,三善為 本,四在以致用。”賈步忠說,這四條是賈家成員和學徒都必須熟記于心和遵守的。嚴明的紀律和對嗩吶藝術的完美表現使得賈家嗩吶出類拔萃。逢年過節,人們都 會看到賈家嗩吶的影子。普通老百姓的婚喪嫁娶,也都紛紛找到賈家現場吹奏。
賈家嗩吶的今生
舊時的嗩吶藝人,一般都是社會的底層,沒有多少文化,多為口口相授。為了學好嗩吶,賈步忠小時候下了一番工夫。
“我小時候,只要放學回家都會拿起嗩吶練習。12歲之前,由于底氣不足,怎么吹都吹都不出嘹亮的感覺,12歲后,只要父親口傳兩遍,我都能準確無誤吹奏。”賈步忠說,他沒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也不識樂譜,自己學的所有曲子和技藝都是父親口口傳授的。
“嗩吶多是領奏、伴奏或與鑼鼓合奏,所以在響器班里大家都必須看譜演奏,保持一致。我父親由于不識譜,每次遇到新的曲子都是先聽響器班演奏兩遍,然后, 就能跟大家一起共同吹奏了,而且保證步調一致不出差子。”說起父親不識譜但卻能吹奏一手好嗩吶的本事,賈步忠的兒子賈根來很佩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賈 家嗩吶演藝生涯的鼎盛階段,我省著名的嗩吶演奏家郝玉岐老師還專程來到沁陽找到賈家,和賈家嗩吶的成員們在一起切磋技藝、交流經驗。”賈根來的弟弟賈秋來 一臉自豪地說。
較以往的歲月輝煌,今日的賈家嗩吶顯得有些落寞。“我這一代弟兄三個,下面共有7個孩子。孩子們小時候都會吹嗩吶,但目 前真正從事嗩吶表演的只有賈根來一個人。”賈步忠老人感慨地說,“以前,從事嗩吶表演的人地位都非常低下,很多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結婚都很困難,一些人面對 這些無形的社會壓力就自動放棄了嗩吶藝術。還有一方面就是收入太低,很多人干一個月還不夠全家吃飯。很多人為了生活只能另謀出路,尋找固定職業,導致現在 愿意從事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少。”賈步忠分析說,賈家嗩吶繼承屬于口頭傳承制,所以留下的文字資料原本就極少,再經過特殊歷史時期的沖擊,留下的東西越來 越少,很多優美的韻律都成了美好的記憶。
面對賈家嗩吶越走越窄的發展局面,古稀之年的賈步忠把滿腔的希望寄托在了賈根來的身上。
賈家嗩吶的未來
賈根來,今年45歲,賈步忠二子,16歲時就組建了聯盟演唱隊。在賈根來的房間里,柜子上和墻角邊堆滿了薩克斯、架子鼓等西洋樂器。“我除了喜歡民族樂 器之外,還非常喜歡西洋樂器。”賈根來說,“在我的演唱隊里,我把嗩吶跟西洋樂融在了一起,那樣聽起來會有時代感,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和接受。”
對于賈家嗩吶目前的尷尬處境,賈根來談起來也毫不避諱:“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傳統藝術繼承和發展面臨著非常大的挑戰。”賈根來說,雖然目前 國務院已經將嗩吶藝術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但現實情況還是不容樂觀。“我們來算一筆賬,沁陽周邊縣市一個嗩吶演員的出場費每次是80元 到100元。春節期間是旺季,我總共演出了20場,也就是說我在最旺的月份里,收入不足2000元。”賈根來說,這樣的經濟收入,讓很多嗩吶藝術愛好者敢 愛不敢干。“我的弟弟就是一個例子,他最后舍棄嗩吶從商了。我的兒子雖然現在上藝校,但情愿學鋼琴也不愿學祖傳的嗩吶藝術。”賈根來說。現在唯一讓他感覺 欣慰的是,他的一個侄子對嗩吶非常有興趣。“我會多花些心思教我的這個侄子,我不能讓賈家嗩吶的技藝從此失傳。”賈根來說,無論如何,他都準備將賈家嗩吶扛下去。(原標題:賈家嗩吶的前世今生)
來源:焦作日報 本報記者:李春華 攝 200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