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方言中有些稱呼的含義與字面意思大相徑庭,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現舉例如下:
娘: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母親,其實在焦作方言中,這個“娘”不單指母親,還指伯母。
叔、伯(音bai):在焦作方言中,叔、伯除了叔叔、伯伯實際意思外,還有兩個含義。一指“父親”,有些家庭對孩子特別嬌寵,就讓孩子管父親叫“叔”或“伯”。另指“繼父”,有些家庭的孩子管繼父也叫“叔”或“伯”。
俺媳婦:從字面理解,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認為是指自己的老婆。其實在焦作方言中,老年人(通常指老年婦女)和外人說話,說到自己兒媳婦時,便習慣性地說:俺媳婦怎么怎么樣,少說一個“兒”字。
某屋:這里的“某”是指東、南、西、北等方位,但“某屋”不指某個方位的屋。在焦作方言中,老年人稱呼兒子、兒媳婦時,習慣按其住房屋的方位而稱呼他們為“某屋”。如:大兒子住東屋,就稱大兒子、大兒媳為“東屋”;二兒子住西屋,就稱二兒子、二兒媳為“西屋”。
外老、里老:單從字面來理解,很難明白是什么意思。在焦作方言中,有些家庭的孩子習慣把自己的長輩,如父母、叔嬸、伯娘等叫做“外老”、“里老”。男的為外,女的為里。父親為“外老”,母親為“里老”;叔叔為“外老”,嬸嬸為“里老”;伯伯為“外老”,娘娘為“里老”。在中國民間有“男主外,女主內”之說,所以此稱呼很具有傳統意義。
某某家的:過去在焦作一帶有個習俗,老公公叫兒媳婦不直呼其名,而是按其在家中的排行來叫。老大媳婦則被稱為“老大家的”,老二媳婦則被稱為“老二家的”。此稱呼現在在長輩人中間偶爾還能聽到,即將絕跡。
古董:這里的古董不指文物,也不指頑固不化的人。焦作人習慣把那些老于世故、老謀深算,或心眼太多且為人不正的人稱為“古董”。此稱呼現在仍在普遍使用。(許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