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俗話說,世界上找不到任何兩片相同的樹葉。
既然每一片樹葉都形態各異,不可復制,自然每一個葉雕作品也是獨一無二的。陳黎明告訴大河報記者,葉雕的載體是各類葉片。樹葉的形狀多樣,有橢圓形、心形、掌形、扇形、菱形、卵形、圓形、針形、鱗形、匙形、三角形等。“當然并不是每一種葉形都適合制作葉雕,還需要考慮葉片的質地、紋理。由于葉子不同,葉子形狀各異,葉脈絲絲百態,即使是采用同類植物的葉片,同一個人創作,并采用同一個雕刻圖案,也不會有重復。因此,葉雕具有不可復制性的魅力。”
葉雕作品最直觀的就是其顏色之美,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夏秋季節,樹葉的色彩更迷人,加上特殊的人工打磨處理,成型的葉雕色彩變化細膩,色澤古樸自然,柔和真實,具有獨特的自然觀賞性。
陳黎明說,葉雕作品根據色彩主要分三種:
第一種是原色葉雕,即在葉雕作品中體現原葉的色形進行葉雕創作。比如綠色的楊樹葉子就是常用作葉雕材料的一種,楊樹給人頑強、堅韌的樂觀精神,綠色的楊樹葉子適合表達積極向上的主題。原色葉雕有兩種藝術手法,一種突出葉子的生命力和自然藝術性,以葉脈作底紋,襯托圖案來表現;另一種巧妙運用葉子外形,圖案與外形相呼應來創作。
第二種是變色葉雕,對原色葉雕創新后形成的新品種,利用植物葉本身的色斑、病斑和葉子在秋天色彩變化中,由于著陽不均,或突然受凍等原因,在同一葉面上形成的多種色彩進行構圖,使整個畫面充滿活力和靈氣,充分彰顯大自然的奇妙變化和無盡魅力。
第三種是拼色葉雕,利用不同植物葉片的多種色彩,根據作品要求刻成各種圖案進行拼色處理,這是一種最新創作的藝術形式。拼色葉雕由于運用了多種樹葉,比較適合創作復雜的主題和大場景。
葉雕制作需60多道工序
一幅葉雕作品是如何創作出的呢?陳黎明說,一幅簡單的葉雕作品,如果從雕刻工序算起,一天就可以完成,但比較復雜的則需要數月的時間。
陳黎明葉雕創作的工具很簡單,主要有水桶、托盤、刀具、剪刀、毛刷等。“工具都是五金店可以買到的普通工具,真正難的是制作流程。”陳黎明告訴大河報記者,陳氏葉雕技法大致有選葉、修剪、錘壓、浸泡、雕刻、研磨、熨燙等60多道工序,“這是小工序,如果制作簡單的,大工序主要有六道”。
第一道工序是選葉。“選葉最重要,不同的植物,可用季節不同的葉子。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葉子采用的黃金季節,經歷了春、夏、秋三季的風雨,植物葉子已經成熟,質密厚實,韌度增加而且不易變色。有些植物在秋冬季節大溫差的交替作用下,會變化出各種色彩,給葉雕的創作帶來豐富的靈感和遐想。越冬的植物,經歷過低溫后葉片更趨穩定而厚重,是制作葉雕的絕好原材。”陳黎明告訴大河報記者,他一般選擇秋季成熟的自然落葉,比如梧桐葉、菩提葉等,“葉脈粗壯、細密、葉肉較厚的葉片就可以”。
第二道工序是清洗、浸泡和蒸煮。“采集回來的葉片先用清水清洗干凈,將卷曲的葉片展開,然后將洗干凈的葉片放入清水中浸泡2到3個月,浸泡時也必須把葉片整理舒展。如果浸泡時間過短,就達不到防腐、防蟲的目的;浸泡時間過長,則容易造成顏色脫落,甚至泡壞葉片,影響未來作品質量。”陳黎明說,也可以對葉子蒸煮,放入特別配制的腐爛液,再放到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就可以進行雕刻了。
第三道工序是將樹葉烘干設計圖案、修剪、熨燙。為方便在樹葉上雕刻,修剪時要對一些葉片進行削脈處理。削脈就是用刻刀把葉片上凸起的葉脈削平,葉柄部分也要削成與葉片薄厚基本一致,削葉脈時運刀要輕緩、平穩,避免削透葉片。削完葉脈后,再將葉片擺放在紙上,每擺上一層葉片,上面再放一層紙,葉片擺放完畢后,還要在上面壓上一塊厚玻璃板,這樣既可以吸干水分又能壓平葉片。
第四道工序是雕刻。陳黎明告訴大河報記者,再簡單的葉雕作品也不是一次完成的,都需要雕刻、熨燙、再作圖案、再雕刻、再修剪,反復多次制作才能完成。“由于葉子不同于其他材質,很容易斷裂,一片樹葉完成了99%的雕刻,最后因為失誤或者錯誤而導致失敗的情況是很平常的事”。
第五道工序是清洗。把即將完工的葉雕作品放入水中,用毛刷清洗葉脈,再將樹葉拿出熨燙平展,制作成成品。
最后一道工序是裝裱。
傳承難續后繼乏人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陳黎明拿出一件即將完工的半成品葉雕,放在桌子上,現場進行雕刻。
“做葉雕有兩個難點,一個是需要細心,每個制作環節都要嚴格操作,稍有不慎,將前功盡棄。葉雕制作工藝復雜,具有極大耐心才能完成。”陳黎明一邊小心翼翼地用刻刀在樹葉上雕刻,一邊說,“另一個難點是創作者要有靈感,善于觀察,要有想象力,因為樹葉面積小,創作時要根據葉脈間隙勾畫圖案,需刻去的部分要盡量避開葉脈。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雕刻打磨,一幅人物造型的葉雕作品宣告完工了。
“以前葉雕不易保存,現在的葉雕經過特殊藥物處理后,完全改變了樹葉原有的特性,撕不爛,揉不碎,薄如蟬翼,如絲如麻,保存幾百年不成問題。”陳黎明如是說。
“寫得真來便不真,不如約略寫風神”。這是葉雕藝術的神韻所在。葉雕藝術是人與自然的一種巧妙融合,在技法上它傳承了剪紙藝術的特點,充分保留和利用了葉片原來的形狀和顏色,給人以獨特古樸之感和自然美的觀感。
“葉雕這些年國內逐漸重視起來,其實在國外,葉雕藝術一直很受歡迎。”陳黎明說,在國外,有收藏葉雕藝術作品的愛好者,也有很多以樹葉為載體進行雕畫及繪畫創作的藝術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個“樹葉雕刻藝術協會”,那里的藝術家以名人肖像和風景為主題創作了很多葉雕作品,像蒙娜麗莎、夢露,還有自由女神像等。
“我以前看過報道,美國的葉雕藝術家和愛好者都認為:這種‘樹葉畫’藝術其實起源于中國,中國藝術家才是‘樹葉畫’的真正鼻祖。但遺憾的是,在葉雕的傳承方面,我們現在做得遠遠不夠。”陳黎明說,“我女兒從小跟我學,但技法還不行,前幾年有兩個年輕人找到我,算是拜師了,學了倆月,還有幾個朋友,也跟我學過一陣。”
“學葉雕,要坐得下來學得進去,現在的年輕人都很難做到。”陳黎明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傳承人,讓葉雕這門傳統藝術向更深層發展,更好地傳承民族的藝術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