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懷柔區政協文史委員一行到河南進行了考察,置身于中原的青山綠水之間,留給我們的是抹不掉的記憶,說不出的留戀,享不盡的愉悅。云臺的山水,龍門的石窟,少林的鐘聲,黃河的小浪底,開封的清明上河園……而最讓我們津津樂道的則是焦作云臺山,那云臺山之中的紅石峽。
關于云臺山,幾年前我曾去過,但這次出發之前,我還是搜集了許多關于它的資料。歷史的,人文的,還有網友評論的,看得出來,所言大都說云臺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而紅石峽更是其中的極品景致。
據說紅石峽是我國北方地區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它全長 2000 米,深八十米,最寬處不過十多米,最窄處有三米左右。因峽谷兩側的巖壁呈紅色,故稱紅石峽。它集泉、瀑、溪、潭、澗諸景于一谷,融雄、險、奇、幽諸美于一體,被風景園林專家稱贊為“自然界的山水精品畫廊”。
當我們走進它的懷抱時,再多的語言,再多的描繪,都比不上初見它時的驚鴻一瞥。紅巖絕壁,怎一個奇字了得;青苔碧水,怎一個美字了得! 盡管紅石峽景區內的道路是單行線,路面極窄,但并不難走。各路游人在導游的帶領下有序地涌入,行進的速度相當緩慢。走完幾段忽上忽下的山路之后,便看到了紅石大峽谷。峽谷兩側紅色的巨大巖石層層疊疊地矗立著,格外醒目。
初入紅石峽,你只看到懸崖峭壁,聽到轟鳴的水聲,可你卻看不到水在哪里。幾經峰回崖轉之后,終于看到了水瀑聲的來源。這巨大的水流聲,原來來自黑龍瀑。黑龍潭的水從天而降,聲勢浩大。由于落差很高,所以水流端急,瀑水落下來時發出的聲音震耳欲聾,即便是在幾十米外,也聽得清清楚楚。
這些巨大的巖石,既有被流水沖洗得很圓滑的,也有千萬年傲立不改其尖利的;既有獨自頂天立地, 一手擎天的, 也有相互依偎,相互交錯。凌利圓潤的,陰柔與陽剛在這里得到完美的體現。這時你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時,你的心也會油然生起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與感動。我對一塊名為“試心石”的景觀印象極深,它是懸崖峭壁間有一塊突兀的巖石像泰山壓頂般地懸在頭頂之上,令人叫絕!
身邊是或懸吊或矗立的紅石峭崖,腳下是百丈的深淵,耳邊是飛瀑跌落時發出的巨大的嘶吼,還有那夾雜著水霧的涼風,冷冷地從身邊吹過,真讓人膽顫心驚。說來也巧,我們前往那天,正趕上一場秋雨過后的第二天,峽谷中的氣溫顯得比平時低了很多,五、六級的山風吹起水花,打在臉上,涼颼颼的。
繼續前行,耳聽峽谷內的濤濤水聲,如萬馬奔騰, 這里是景區內最寬處,有紅石、碧水、石橋、棧道,這里算是紅石峽最美的地方了——黃龍潭。它峽寬二三十米。水深處湛藍無比,水淺處清澈見底。擁有大量且極具觀賞性的奇石。黃龍瀑的水體從谷頂傾瀉而下,瀟灑飄逸。瀑布與其身后涌泉相對稱,如一塊碩大精美的水體雕塑。
在這泉水中生活著一種特有的小黑魚,據說這種魚味道鮮美無比,是云臺山的特產之一。走了不遠,我們看到,對岸的山崖上,有許多小瀑布從峭崖中流出,瀑水流過的地方,長滿了碧郁的青苔。泉水飛濺的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彩繽紛,流光異彩,再加上青苔的映襯,恰似一幅天然壁畫,美不勝收。
緩緩走到“一線天”, 只見山體相合,只留一線天地。明代懷慶知府徐以貞,曾寫詩夸道:“何年鬼斧劈層崖,鳥翼飛來一線開。斜陽在山歸意懶,不堪回首重徘徊。”贊嘆之情溢于言表!
蜿蜒的棧道一直伴隨著瀑布而行,一面是山、一面是水,我們行走在這樣的景致里不僅不覺得累,還總是處于興奮與好奇之中!紅石峽里的美景真是太多了,說一步一景,也毫不夸張!
回首凝望,云臺山沒有泰山的雄,沒有華山的險,沒有黃山的奇,沒有峨眉的秀,可我卻覺得云臺山卻集中了這些山的靈秀與霸氣。
游完紅石峽,意猶未盡,樂不思蜀矣!匆匆中就象一朵浮云,真想留下些什么。可就象云臺山景區的宣傳語所說:什么也不要留下,只留下你的腳印;什么也不要帶走,只帶走你美好的記憶。紅石峽,我會永遠記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