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在廣州】陳正雷:他為中原與嶺南文化搭起一座橋
2014/1/3 14:50:1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將全球首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太極拳館開在羊城
■新快報記者 王劍平 文圖
提起太極拳,人們第一時間會想起河南溫縣陳家溝。作為陳氏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群英薈萃。而在包括“四大金剛”在內的高手大師當中,最廣為人知的,恐怕要數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氏太極拳傳承人陳正雷。
3月16日,“陳正雷太極會館”在廣州天河區員村一橫路廣紡聯創意產業園正式開館,陳正雷南下廣州出席隆重的開館儀式。這也是全球首家以陳正雷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太極拳館。借此機會,新快報記者對其進行了獨家專訪。
在廣州站穩腳跟就有了先機
陳正雷談到,開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太極拳館,之前沒有先例,他這么做,有點不得已而為之的味道,但似乎也是大勢所趨。“原來,我一直是把陳家溝這個招牌往外推,我在河南,在全國,包括在廣州開設的太極拳館,都一律叫‘陳家溝太極拳館’,但陳家溝出來的太極拳老師太多了,僅在焦作地區,到農閑時節,到全國各地打著陳家溝的名教拳的人,估計超過千人,對外都叫‘陳家溝太極館’(陳正雷女兒插話說:其實不止千人,至少有三四千人,再加上徒子徒孫更多,從我這兒出去的學員,在外面搞個輔導站,也打陳家溝的旗號),太極拳愛好者也分不清到底是誰搞的。鑒于這種情況,有幾位老師就開始掛自己的名字,什么陳小旺世界太極拳總會,朱天才太極院,王西安拳法研究會,全用自己的名字。旗幟鮮明,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哪位老師搞的。我們是在這種情況下才打出我的招牌。”
將首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太極拳館落戶在廣州,陳正雷坦言,這是因為廣州的開放包容氛圍和濃厚的市民大眾健身意識,讓他覺得在廣州可以大展拳腳。“自近代以來,廣東就一直領風氣之先,在廣州站穩腳跟,就有了先機。”另外,陳正雷的大女兒陳娟自2000年以來一直在廣州發展(7歲隨父習練太極,北京體育大學畢業,曾在日本傳拳三年),2009年在廣州開辦“陳家溝太極館廣州分館”,對廣州有著很深的感情,目前在廣州發展得也不錯。
或許正因為如此,陳正雷對此次開館相當重視,帶領妻子兒女全部出動,“這個館開起來了,這里就是我們的家,我會經常來的。”
三十年前首次來穗:
感覺很神秘,喜歡吃魚片粥
陳正雷第一次到廣州是在1982年。
1975年,陳正雷離開生活了25年的陳家溝,到溫縣一家工廠跑業務,“我雖然從8歲開始學太極拳,但那是一個不讓練武、也無用武之地的時代。”陳正雷跑業務跑到了之前對他而言一直遙不可及的廣州,“以前看過《羊城暗哨》,覺得廣州很神秘。那時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才9塊錢,到廣州后,我住在越秀公園旁邊的一個小招待所,一個晚上才幾塊錢。”廣州潮濕悶熱的天氣讓陳正雷很不習慣,好在廣州的魚片粥、皮蛋瘦肉粥很對他的胃口。“那時,廣州給我的印象是沒什么高樓大廈,七八層就算是高的了。”
1988年,已經在全國有了相當知名度的陳正雷受廣東《武林》雜志邀請,參加在白云山舉辦的一個太極名家研討會,“活動結束以后,霍震寰從香港過來,請我們到白天鵝吃飯,帶我們參觀。到了那兒一看,感覺廣州發展真快,能有這么好的賓館。”
告誡弟子:
廣州藏龍臥虎應放低身段
陳正雷回憶道,自己第一次真正與廣州的“武林界”見面是在1993年,他從馬來西亞教授太極拳回國,在廣州停留,“他們邀請我在暨南大學講過一堂課,當時在場的有太極拳愛好者,還有當地的武術名家,武術教練,學校的體育老師,有四五百人的樣子。”
如今,陳正雷在廣州開設了首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拳館,他的一些弟子在廣州也先后開設陳氏太極拳館,他為此經常告誡自己的弟子,要謙虛做人,低調做事。“廣州這個地方一直就是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人才濟濟,過去有‘五虎下江南’之說,這里各門各派的高手都有,想要在這里發展,沒有一定的實力,也是不容易的。當然,現在的社會跟過去不一樣了,不可能會有人明目張膽地去砸你的招牌,但大家都在觀察,你的水平如何?你為人處世怎樣?”
陳正雷說:“如果你沒有真才實學,說大話,狂妄傲慢,也可能會遇到一些麻煩。其實,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優勢,無論你做什么,都要放低身段,抱著這種心態,才能進步。你越是覺得自己了不起,可能你連小事都做不好。”
陳正雷目睹到的“大師”登場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受當時的《武林》雜志之邀,陳正雷經常到廣州,也因此感受到那個時代廣州的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包括一些民間生態。
一件事令陳正雷至今記憶深刻:當時,氣功大熱,有一次,國內9名“氣功大師”齊聚天河體育中心表演,其中包括嚴新。“《武林》雜志也給我們搞來了票,我和一幫人進去觀看。現場人山人海,氣氛特別熱烈,一位‘大師’說自己有輕功,抓著電棒管,踩在牛皮紙上,紙爛不了;還有一個是用手捋燒紅的鐵鏈;最奇特的一位‘大師’騎在摩托車上,選10名觀眾上臺,說能用電波給他們看病,他一一問過每個人各有什么病,然后騎上摩托車繞場轉一圈,嘀嘀嘀按三聲喇叭,從第一名上臺的觀眾問起:你的病輕了嗎?也不知道那人是托兒還是啥,他就說自己輕了。但被問的人當中也有人只是說‘好像有點兒感覺’。這位‘大師’就又騎著摩托車轉一圈,再按三聲喇叭,問那個人,怎么樣?輕了嗎?這一次,那人說輕了。還有一個‘大師’說能用信息治病,他在臺上對觀眾說,你要是接受到了我的信息,就是心誠,接受不到,就是你心不誠——他把責任首先推給別人。當時,我也真心想找點感覺,很用心地在那兒等,但等半天我啥感覺也沒有。”
走出天河體育中心,陳正雷對一起去的人說:“我今天真的沒有心不誠!”大家直樂,說:“這些玩意兒,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虛的,偽科學。”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