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歷史上的稱謂
開封,七朝建都之地,我國的八大古都之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更替的王朝,不僅建造了多座城池、數道城垣,更賦予開封18個稱謂和雅號。
儀邑現在開封城區位置上最早出現的名字,春秋時期為衛國南部邊境上的一座小城市。
大梁是在儀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國為控制中原、避開秦國的鋒芒,把都城由山西安邑遷都至儀邑,名為“大梁”。大梁是開封歷史上第一個強盛的時代,也是開封市作為一個真正城市歷史的開始,前后保持了136年的繁榮,初步嶄露了它在中國都城史上的地位。
夷門作為開封的別稱,夷門是大梁城東門的名稱,因臨近夷山而得名。夷門天下聞名,緣于夷門有一個好看門人——夷門監侯嬴,并由他引發了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浚儀由大梁發展而來,浚儀之名源于渠水,今日開封城是在浚儀城基礎上發展過來的。秦毀大梁后,大梁地置浚儀縣。
啟封是指春秋戰國至唐代初年的古開封城,位于今開封縣朱仙鎮東南約5華里的古城村,當時鄭國在此筑城,取“啟拓封疆”之意,故名“啟封”。今日開封一名是由啟封城的名稱沿襲而來。
開封由“啟封”更名而來,西漢時為了避景帝劉啟諱“以開代啟”,更名“開封”,啟封縣就改稱為開封縣了,開封地名實始于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