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年,包公由河北都轉運使調任高陽關路都部署安撫使,知瀛洲(今河北省間縣)。高陽關路與強鄰遼國邊界相連,正當兩國出入要沖,為國防的前哨陣地。都部署是軍職,即統帥高陽關八萬駐軍總司令,時稱邊帥。高陽關路管轄瀛洲、雄州、霸州等7個州和永靜軍、乾寧軍等4個軍。安撫使是全面負責11個州軍的軍務治安長官。他兼任高陽關路政治中心瀛洲的知州。可以說整個高陽的軍政大權和國防線保衛的重任全部落在包公的身上。
包公到任后,首先清理情報機構。兵法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包公秘密通知各州的知州、通判,對情報工作進行一次大檢查,規定偵察人員必須完成如下任務:探聽契丹主的行蹤、什么人擔任將相,山前山后人民的悲和喜,各個部落對遼是否服從,年歲的豐歉,兵馬的訓練和集中,糧草的囤聚與轉移等。包公要求朝廷下文對此嚴加約束、不得泄漏,使各級官員增加國防觀念,不敢麻痹大意,以防萬一。包公嚴厲禁止以官經商、謀取私利,以免百姓遭殃、國家遭受損失。當時擔任國防重地廣結軍通判的張田,品行端正,學識豐富,熟悉國防,包公將他推薦給朝廷,給予通報表揚,說張田“學術精深,志意深遠,能窮邊瑣,善啟忠規”。
包公不僅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位通曉軍事的政治家。他關心國事,忠心耿耿。當宋仁宗獲悉包公去世時震驚不已,當即“輟朝”,親自來到包公家里吊唁。宋仁宗為了表彰包公的忠誠和建立功勛,加封他為東海郡開國侯,追贈禮部尚書。根據他孝順父母、清廉剛直、一絲不茍的獨特精神,以“孝肅”二字作為他的謚號。
包公形象和包公文化影響海內外,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和尊敬,在當前大力弘揚包公文化之時,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意義。【原標題:包公文化的現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