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一位藏家家中,記者見到一件用蜜蠟雕成的彌勒佛雕件,其選用的蜜蠟塊頭之大、所雕刻的彌勒佛頭像工藝之精美實屬難得。
蜜蠟是琥珀的一種,在物理成分和化學成分上都和琥珀沒有區別,只是因其“色如蜜,光如蠟”而得名。琥珀是6000萬年~4000萬年前的針葉樹木分泌出來的樹脂,經過地殼的變動而被深埋于地下、逐漸演化而成的一種天然樹脂化石。如果按透明度來劃分,可以將琥珀分為:透明琥珀和不透明的琥珀。不透明的琥珀,顏色似蜜,具有蠟樣的光澤和質感,傳統上習慣稱之為 “蜜蠟”。我市藏家收藏的這件蜜蠟雕件,高9.6厘米、寬8.5厘米,蜜蠟色澤含蓄、質地溫潤。外形雕成桃狀,寓意長壽,所雕彌勒佛像大耳垂肩、面容慈祥,表情歡快、笑容可掬,加上蜜蠟柔潤光潔的拋光效果,給人以無比的親和力。佛教中將琥珀列為七寶之一,是佛家的吉祥之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件藏品不失為一件可供收藏把玩的寶物。本報記者 田宏杰 文/圖【原標題:一件可供收藏把玩的寶物——賞我市藏家收藏的蜜蠟彌勒佛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