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座宋韻十足的城市
韻味,作為中國古代詩學的重要范疇,它把與聽覺相關的樂的美學特性,引申到詩中的“韻”。一首好詩,閱讀之后可以繞梁三日、回味無窮;
一個具有韻味的城市,又是何種味道呢?高雅、雍容、文明、厚重。有人說,這是城市文化的軟實力。
開封就是一座這樣一個宋韻十足的城市。北宋在開封建都168年,宋文化對華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影響深遠,更是開封一張獨特的文化品牌。
進入2012年,開封在文化傳承中謀城之變。
2012年2月9日,開封市棚戶區城中村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動員大會舉行。與會的開封各級干部倍感壓力:開封市的棚戶區改造任務占到了全省的50%,用數字表述就是要在未來4年內改造棚戶區面積580萬平方米。
再具體說,作為我省棚戶區面積最大的開封市,棚戶區人口密度平均達到每平方公里1.9萬人,局部達到每平方公里3萬人,人口密度為全省之最。
“干部壓力大,更是百姓迫切之需。”開封市市委書記祁金立說
棚戶區人口密度高的背后,是生存環境的惡劣:吃水難、排污難、取暖難、入廁難。今年1月4日、2月22日,開封市大南門里58戶居民兩次聯名致信市委、市政府,反映居住條件惡劣,“敢不敢對老城棚戶區進行改造,才是體現你們領導作為不作為!”
面對開封廣大市民對棚戶區改造的殷切期盼,開封市委、市政府既有擺脫后進的壓力,又有奮力前行的勇氣。
根據計劃,從今年起,開封市每年改善居民住房戶數不少于3萬戶,到2015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
棚戶區改造需要穩妥。
此前,開封市委、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開封市棚戶區改造的若干意見》中制定了棚戶區改造房屋征收補償政策:政府對被征收群眾的安置房屋面積作了保底性規定,保障不低于50平方米;被征收群眾選擇政府提供的安置房時,除套內補助面積無償給予外,選擇回遷安置或異地安置的,均再給予20平方米的面積補助;被征收群眾選擇異地安置的,其享有的20平方米異地安置補助面積的5平方米無償給予;對選擇古城外遷的被征收群眾,其享有的20平方米異地安置補助面積中,無償獎勵10平方米。
棚戶區改造需要創新。
“實施宋都古城風貌保護與重現工程。在老城區改造過程中,堅持棚戶區改造與提升文化產業功能相結合,”開封市市長吉炳偉說。“切實保護好各類名勝古跡,保護好歷史文化街區,支持文化旅游類建設項目,鼓勵城墻內機關、企業、居民外遷,城墻內嚴格控制建筑風格及建筑高度,嚴格控制純房地產項目開發。”
于是,雙龍巷文化風情一條街浮出水面;于是,建于1930年的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天主會河南總修院在棚戶區拆遷中重新映入世人面前。
6月12日,開封市首批620戶居民回遷。“真漂亮,真舒適!”回遷百姓眾口一詞。
開創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開封謀城之變,基于近年社會經濟發展之快。
資料顯示,開封連續3年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今年開封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繼續保持了全省第一的位次。
“開封不快不行,各種機遇面前,開封必須快速崛起。”開封市市長吉炳偉說。
開封之快,緣于開封新區的凸現。
按照《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在開封新區建設內陸開發開放高地,打造“三化”協調發展先導區,形成中原經濟區最具活力的發展區域。
按照省委部署,開封新區是中原經濟區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的先導區,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改革開放、體制創新的綜合試驗區,城鄉統籌、科學發展的示范區。
對開封來說,開封新區建設統籌開封老區發展,突出“古今文明交相輝映、新老城區各展風采”,新區既有歷史文化名城的古樸典雅,又有現代化城市的時尚與新潮,是一個厚重文化與充滿生機、活力的統一體,是一個時尚新潮、大氣靚麗、氣勢宏偉的現代化魅力之城、活力新區。
截至2012年6月,已有87家世界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強落戶開封。
大個頭企業紛紛踏至,開封新區活力彰顯:
今年以來,開封新區已開工建設項目和新選址項目93個,預計總投資超800億元。汴西產業集聚區連續兩年評為“河南省十強產業集聚區”,已形成了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產業、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三大主導產業。8月7日,開封市在新區舉行今年101個總投資404億元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
今年6月,開封市委托河南大學“鄭汴一體化產業布局差異化發展”課題組研究成果已出臺,最終實現開封與鄭州在產業鏈、技術鏈、科技鏈方面的有效銜接。
呼應鄭州,借力省會,保持好勢頭,實現新跨越。這是開封新區對開封的承諾。未來三年,新建城區將達到50平方公里,生產總值達到300億元以上,成為開封全市社會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重塑一座文化支撐的城市
對開封來說,千變萬變離不開文化之根。
可以這樣說,開封是一座“城摞城”的城市,更是一座文化堆積起來的城市。
“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既是開封歷史文化的傳承需求,也是現實發展的創新需要,更是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先行示范區生動實踐的需要,是開封崛起的路線圖,是開封轉型發展的增速器。”開封市市委書記祁金立說。
具體說,未來五年內,開封市將以20平方公里面積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為重要支撐,按照“一城兩環八區”的規劃,計劃把開封老城打造成全城一景、宋韻彰顯的特色文化園區,把開封的大宋文化打造成與西安漢唐文化、北京明清文化三足鼎立的知名文化品牌。
對開封來說,在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中,必須探索著一條獨具開封特色的發展之路——
擦亮老品牌。對清明上河園、開封府等較早建成的重要文化旅游產業項目,以及龍亭、鐵塔等歷史文化遺存旅游景點,按一景一策的原則進行提升,著力彰顯濃郁宋風宋韻,再現曾處歷史巔峰的大宋文化的輝煌。
推進新項目。對正在建設的宋都水系工程、城摞城博物館等重點文化旅游產業項目,立足宋文化優勢,挖掘國際性文化元素,提升文化業態,加快推進,為實現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標提供鼎力支撐。目前,通過招商引資投入3億多元的城摞城博物館項目正在建設中,建成后將再現被黃沙深埋于地下的北宋東京城新鄭門,屆時世界又一大奇跡將在古城與游客見面。
謀劃新思路。借助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等節慶活動,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商業為力,創新發展思路,壯大文化產業,升值文化品牌,使文化發展成為開封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開封依托豐厚歷史文化遺存,正在走出一條輝煌的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游示范區、清明上河城等上百億文化產業項目落地生根;
新版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大型紀實性豫劇《劉青霞》讓觀眾在現代演出中觸摸傳統文化;
龍文化節、岳飛文化節、清明文化節、宋代宮廷文化節等文化活動讓開封大放異彩;
菊花、書法、汴繡、朱仙鎮木版年畫、官瓷、豫劇、盤鼓、飲食小吃、《大宋東京夢華》實景演出等特色鮮明的文化品牌正成為開封一個個跳動的文化符號。
文化力必將增強開封的吸引力、競爭力,促進開封快速崛起。
開封的確在變,一個“外在古典,內在時尚,宋韻彰顯,親切溫潤”的魅力之城呼之欲出。(原標題:建設新區與古城交相輝映的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