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古都、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花之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岸邊的開封,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為人所熟知。如今,依托于燦爛的歷史文化,開封正在以全新的創意,將遍地開花的群眾文化活動整合提升,力求在全省范圍內開創群眾文化活動的新格局、新篇章。
古城墻下的文化樂園
像這個城市的歷史一樣,開封的群眾文化擁有長期的積累和廣泛的基礎。那么,開封的群眾文化到底有多繁榮呢?8月26日,歡樂中原集中報道組來到了開封市濱河環城公園。
城墻下,綠蔭邊,每隔幾十米的空地上就能看到一處歡樂的人群,扭秧歌的、敲盤鼓的、唱紅歌的、玩兒空竹的、唱豫劇的……一路走過,處處精彩。
今年74歲的羅重信是開封縣空竹隊隊長。他告訴我們,今天是濱河環城公園文藝活動展演,經常在這里活動的文藝團體,今天基本都在這里。
羅重信說:“我們的空竹隊是自己組織的,現在有近百人,基本都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市里邊兒的活動我們經常參加,還去外地表演,昨天剛從商丘回來。”
據了解,擁有800多人的開封空竹委員會,每天早上和晚上在梁苑廣場、鐵塔公園等各個公園、社區、廣場、湖畔舉行抖空竹表演,目前抖空竹愛好者已達5000多人,人群逐漸由中老年人向青年人發展。
濱河環城公園辦公室主任郭冬梅告訴我們,像空竹隊這樣經常在公園活動的群眾文藝團體大約有30多支。濱河段屬于環城公園一期,只有960米,很多人提早來拉橫幅才能占到地方。為了給群眾文化活動更多的空間,開封正在加快修建環城公園,目前已經進行到了第五期。
“開封老百姓都說,環城公園是市政府給老百姓辦得最好的一件大事兒。”郭冬梅說。
鼓樓區五一辦事處副書記武勛成對群眾文化的繁榮深有感觸。他說:“就拿五一社區來說,我們下轄7個社區,每個社區都有7、8個甚至10多個大大小小的群眾自發文藝團體。我們對這也很鼓勵,除了努力提供場地之外,也支持他們購買樂器和服裝。”
創意策劃盤活古城文化
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時間長、群眾參與度高、基層文化隊伍健全、活動開展豐富多彩。這些都是開封的優良傳統。如何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提高群眾文化的品質,提升城市的文化品格推動城市發展呢?
開封市委書記祁金立在年初就明確提出,要全面提升開封市群眾文化活動的水平和層次,通過更加高標準的要求、更加科學合理的謀劃和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促進群眾文化生活上一個新臺階,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開封把重點放在了“創新”上。創新思路、創新載體、創新方法,今年以來讓開封大放異彩的文化活動日、文化活動周、文化活動月活動就此應運而生。
用新穎的表現形式,盤活開封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用足開封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通盤策劃、周密組織,提升活動品味、提高活動檔次,實現活動的系列化、常態化。在這樣的思路下,開封市的文化活動周一下子“火了”。
農歷正月,中國開封年俗文化節。農歷二月二,中國(開封)龍文化節。3月,中國朱仙鎮岳飛文化節。4月份,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5月,中國開封宋詞樂舞文化周。6月,中國開封荷花文化節。8月,“宋詞”活動日……
開封以一個接一個,歷史韻味兒十足的文化節,文化周活動將全年的文化活動貫穿,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底蘊,發揮群眾文化底力,激活整個城市的文化脈動。
以年初的龍文化節為例。開封以龍年龍亭龍抬頭的創意為切入點,提出了“進龍年,行龍運,龍的傳人游龍亭”的口號,開展了舞龍表演賽、百名學子誦龍賦、宋皇祈福、龍文化典故長廊、龍玉器展等一些列活動。新穎的活動形式讓開封的龍文化節在全國為數不少的龍文化節中脫穎而出,產生了巨大影響。
開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高樹田介紹,文化活動周在實際操作中以文化為載體,經過專家創意策劃,由政府組織,企業和群眾文化團體共同參與,將文化資源發揮的淋漓盡致。
除了親身材與表演外,一系列文化周活動還讓開封市民得到了高品質的文化享受。荷花文化節活動周期間,鐵塔公園免費對市民開放,開封市民盡情徜徉在如夢似幻的荷花蓮葉間,誦詩、飲酒、放歌、賞花,盡情享受詩情畫意的美妙勝景。
高樹田說,開封圍繞開展高品位的群眾文化活動這個主題,充分挖掘、整合豐富的文化資源,創新理念、提升創意,向文化要活動、要項目、要旅游、要產業、要環境、把文化活動辦成品牌、辦成形象、辦成發展信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封,古老的城墻里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泥沙下埋藏著燦爛的文化。如今,借助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定位中原大地,通過獨特的創意策劃,這座千年古都正在煥發著文化新生命!(原標題:河南開封:千年古都煥發文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