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新聞資訊 >> 瀏覽開封

開封市區200多處文物被掛牌保護 防止被隨意拆除

2013/7/24 9:17:10 點擊數: 【字體:

開封市區200多處文物被掛牌保護 防止被隨意拆除

百年老店“王大昌茶葉店”

開封市區200多處文物被掛牌保護 防止被隨意拆除

不可移動文物標志牌

開封市區200多處文物被掛牌保護 防止被隨意拆除

爐坊胡同4號院無人居住的上房

開封市區200多處文物被掛牌保護 防止被隨意拆除

西式老建筑網絡資料圖

開封市區200多處文物被掛牌保護 防止被隨意拆除

整修一新的劉青霞故居
 

    □首席記者周斌實習生吳玥賈麗王銘洲文圖

    核心提示|近百年來,人文薈萃、商賈云集的開封城留下了大量精美的近代建筑。至今,許多老建筑已逐漸從人們關注的視線中消失。從去年開始,開封市實施大規模的“兩改一建”工程,其中包括改造總面積達58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許多有識之士對改造區域內殘存老建筑的命運表示擔憂。今年6月,文物部門為開封市區內200余處老建筑,掛上了不可移動文物標志牌。

    建筑被喻作固定的音符,那些撒落在汴梁城各個角落的老建筑,至今仍吟唱著舊時東京的宋韻往事,“文物不可移動”牌,能否守住百年汴梁韻律風華?

    調查:老建筑被掛上文物標牌

    三棟民國建筑因掛牌得以保全

    7月10日,位于開封市鼓樓廣場東北角的一座位置顯著的戲曲茶樓被拆除。此事在網上引發了“又一座百年老屋被拆”的問責與惋惜。后經記者采訪證實,這不過是一座建于1985年的仿古建筑。

    拆除戲曲茶樓,是為了眼下正在進行中的鼓樓復建及鼓樓周邊街區街景整治工程。與戲曲茶樓相隔數百米的三棟民國建筑也在整治工程范圍內,這三棟老建筑整體超出鼓樓街道路紅線10多米。

    其中一棟是始創于1913年的名副其實百年老字號:“王大昌茶葉店”,西鄰是民國年間開封最大的金店“萬福樓”。這些民國年間的商鋪,臨街立面吸取了西歐商業的建筑模式,成為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民國范兒”。

    73歲的“老開封”周世軒告訴記者:如今,能稱得上原汁原味的民國商鋪建筑恐怕也就數“王大昌”和“萬福樓”這幾棟了,其他或多或少都經過改建。

    “王大昌茶葉店”經營至今,現任經理劉德平告訴記者,在這次鼓樓復建和街景整治工程中,“王大昌”這幾棟老建筑險些被拆除。最終得以保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他們被列為未定級的文物,并懸掛上了“開封市不可移動文物”的標志牌。

    市區200多處文物被掛牌保護

    記者看到,標志牌為黑鈦金材質,采用鍍金等工藝制作,長35厘米,寬25厘米,標志牌上明確注明這些建筑的性質:“開封市不可移動文物”,以及編號、名稱、時代、公布單位及公布日期等信息。

    2007年,開封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啟動。文物部門歷時4年多,發現開封市區及市轄五縣不可移動文物2487處,是原登記數的2.39倍。僅開封市區,共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47處,其中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81處。247處不可移動文物中,除了被列為市級、省級、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以外,有204處還未定級。開封市文物公園局市區普查隊隊長李建新告訴記者:從去年年底開始,市文管單位組織專人對記錄在冊的這些未定級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掛牌,整個掛牌工作在今年6月份完工。

    走訪:許多老建筑管理缺失

    老門樓或被拆除或被侵占

    記者循著這份不可移動文物的名錄按圖索驥,歷時一周,走訪了其中大部分的老建筑。

    此次掛牌保護的門樓有37處。劉家胡同的劉青霞故居現已被批準為“國保”單位,新近經過整修,是開封保存最好的宅院和門樓。

    離劉家胡同不遠的樂觀街,有一所田家宅院。田家曾是當地望族,如今已看不到昔日的氣派。臨街的門樓蒙著灰塵,重檐上的磚雕、木雕飾件大部分已經脫落,青石板和黑漆門也不見光澤。

    朝陽胡同的辛亥革命著名將領張鈁故居,門樓和第一進院已拆除,改建成一棟兩層居民樓。

    “撐臉面”的門樓為何境況如此?有老住戶道出其中緣故:過去一個院落、一個門樓都有主人,就算是大雜院,房子租給多戶人家共住,門樓仍由房主經管。1949年后,很多大院變成了公房,門樓成了沒有主人的公共設施,壞了無人管,任意侵占的行為也屢屢發生。

    很多老屋遭廢棄

    田家宅院已淪為一個大雜院,但三進院內的上房北屋仍保存完好,顯露著優雅雍容的氣質,令人眼前一亮。

    朱紅色的房門,門前有兩根黑色門柱,東西兩側用水磨方磚砌成的墻上,雕刻的“納福”、“迎祥”四個字仍清晰可見。在檐枋下面的門柱上,裝有雕花荷葉墩,下掛木質透雕垂花柱與花牙板,其花籃、菊花、松鼠、葡萄、龍云花鳥等圖案,雕刻得玲瓏剔透、形象逼真,無一不透出這座房子細致入微的精美。

    如今居住在此的是田家第十六代后人田禾夫婦,室內的裝飾陳設在老兩口的保護下仍然保留了歷史的原貌。然而,很多老屋已沒有這樣的“福分”了。

    張鈁故宅幾處屋頂已然洞開,前出廈的房檐耷拉了下來,門窗破落,垃圾遍地,叢生的雜草齊腿深。

    此次被掛牌保護的宅院有39處。記者走訪看到,雖已掛上了文物標志牌,但很多老屋已遭廢棄。

    后保定巷49號宅院同樣是一座民國時期的老建筑,如今居住在此的是一戶姓孔的人家,老人對直言不諱:“也不知道這兒什么時候拆遷,老房子潮,還漏雨,年輕人都搬到西區(開封的新城區)了,我們也想能改善改善。”

     總結:如何保全老建筑?

    保護老建筑不被隨意拆除

    文物的“家底”查清了,也登記造冊并掛上了文物標牌,然而,這些老建筑的現實境況并不容樂觀,如何對它們妥為保全呢?

    “首先,應該保證這些文物在城市改造中不被隨意拆除”,開封市文物公園局局長劉順安告訴記者:懸掛文物標志牌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在大規模的“兩改一建”工程中,文物部門提出對涉及的不可移動文物實施原址保護,并向市“兩改一建”指揮部提出了文物保護意見。目前,這一意見已經專文下發給“兩改一建”各成員單位和各區指揮部。

    抓緊申報文物保護維修資金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有一定數量的老建筑,明明登記在冊,卻已難覓蹤影。

    開封市文物公園局市區普查隊隊長李建新說:“文物普查到名錄發布的這中間存在一個時間差,有的已經普查登記的建筑在這段時間內被損毀。現在,老建筑一經掛牌就被納入文物保護范疇,不允許擅自拆毀。”

    人為拆毀可以依照規劃和法規加以約束制止,而這些“高齡建筑”的自然垮塌,則是最為現實的保護難題。李建新告訴記者:目前,只有已經定級的市級、省級、國家級文保單位有維修保護資金。未定級的文物得不到相應的維修保護資金,只能按照誰使用誰修繕的原則保護。

    為了給這些“高齡建筑”爭取保護維修資金,開封市文物公園局正抓緊時間,對普查的不可移動文物申報文保單位。(原標題:開封市區200多處文物被掛牌保護 防止被隨意拆除)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3-07-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