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報道: 5月13日,由省委宣傳部、開封市委共同舉辦的“河南藝術名家推介系列工程”汪荃珍藝術研討會在開封舉行。與會的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就我省文化和戲曲發展話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豫劇已成為地方戲的典型代表
董偉對河南豫劇在全國地方戲的地位作出了高度評價。他說,無論是從流布區域、劇團數量還是觀眾數量、群眾基礎來看,豫劇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地方戲劇種。
在文化部過去六年評選中,作為戲劇大省河南選送的豫劇《程嬰救孤》、《風中少林》、《鍘刀下的紅梅》、《清風亭上》、《香魂女》、《常香玉》連續6年名列十大精品劇目。這些優秀劇目的出現,體現了河南省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董偉認為,戲劇藝術是我們民族藝術的瑰寶,戲劇藝術承載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情感,表現著我們這個民族的生活,記載著我們這個民族的腳印。國務院給中原經濟區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是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河南的民族藝術、河南的地方戲曲理應在這個過程中承擔起重要責任。
推名角要建立完整的人才序列
對于戲曲人才的培養,董偉說,提起豫劇,我們首先想起常香玉,提起京劇,第一是梅蘭芳。提起我們現在中國戲劇的領軍人物,我們首先要想到尚長榮。推名角這是戲曲藝術發展的規律。廣大藝術工作者是推動藝術發展最活躍、最具有創造性的力量,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藝術人才隊伍的建設,從培養、使用、提高、激勵、推介等各個方面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藝術創作氛圍。
如何做好名角推介工作?董偉表示,應該建立完整的人才序列,比如導演、編劇、演員,甚至燈光、舞美、道具等方面都應該有大師,只有在作品的各個環節,各個細節緊密配合才能打造出戲劇精品。其次,要加強名家的藝術修養,應多學習,增強文化內涵。
出名戲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董偉說,天時、地利、人和是戲曲能成為精品的必備條件。
“有國家的支持、省委省政府的重視,河南戲曲藝術的發展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這就是天時之利。”董偉接著談到,地利就是河南地處中原腹地,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戲曲能更多地吸取文化內涵。
“人和就是藝術家們的品質。河南現在凝聚了一批豫劇精英,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些藝術家們的年齡都在40歲到50歲之間,他們既有進取奮斗的活力,也有成熟睿智的內涵,為豫劇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董偉對河南戲曲發展的明天,寄予了深切期待。(原標題:豫劇突圍要推名角出名戲 訪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