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舞陽縣內像這樣的文化大院逐漸增多。
胡慶春老人帶著小兒子胡浩生和女兒胡浩珍在自家堂屋里作畫。
編者按:在中原腹地的一個小鎮上,有一群“農村人”通過自己的辛勤和智慧,演繹著一幕幕令“城里人”嘖嘖稱奇的場景:農家小院里,一頭放著鋤頭犁鏵,另一頭陳設著畫案;一間房內堆放著豐收的谷物雜糧,另一間房內卻掛滿了源自農村生活的畫作;農忙時下田耕作,農閑時伏案作畫;握慣了鋤把布滿著老繭的手,夾起畫筆卻靈巧自如,輕輕揮舞間,一幅幅飽含鄉土氣息的畫兒已躍然紙上……在漯河市舞陽縣的吳城鎮昭寺村、九街鄉胡崗村,這種場景隨處可見。更難得的是,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農民畫已突破了“休閑愛好”的范疇,作為一種有償的藝術品,已走出舞陽,遠銷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十多個國家。
A
農家小院“畫家”多
新春剛過,記者再次來到舞陽縣九街鄉和吳城鎮。經當地農戶的引導,記者找到了遠近聞名的九街鄉胡崗村農民畫家胡慶春。說其聞名,不僅是因為64歲的老胡畫技高超,也因一家人除了大兒子在外上班,女兒和小兒子均隨老胡在家作畫。
推開老胡家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綠油油的菜地,剛澆過水的菠菜、韭菜等顯得格外干凈,冷冷的空氣中能嗅到蔬菜清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