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民間繪畫根系古老的中原文明,文脈傳承,源遠流長。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甲骨契刻符號和骨笛,反映了這里早在8000年前就有了古老的文化藝術。此地素有“帝鄉侯國”之稱,歷史上人才輩出:西漢樊噲、東漢吳漢、三國司馬懿皆封侯于此;東漢橫野大將軍王常、西蜀開國皇帝王建皆誕生于此。舞陽傳統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原始泥塑、彩陶、漢代畫像石、唐宋陶瓷器皿、繪畫圖案以及各代建筑、石刻、壁畫、刺繡、剪紙、門神畫等民間藝術美不勝收,比比皆是,形成了相當深厚的民間藝術傳統。這些豐腴的積淀對舞陽民間繪畫都產生著潛在的影響。
舞陽民間繪畫還受到舞陽近代書畫名家的影響。舞陽繪畫藝術歷史悠久,近代涌現出一些著名書畫家,比如清代章化鄉簡城村的孫和尚,善寫精畫,名噪一時。民國時期吳城鎮畫家朱榮軒,與人聯合創辦河南藝師,其畫作受到我國著名畫家劉海粟等的贊許。還有孔廣脈、付汝霖、臧鑾波、鐘去兵等書畫名家,對舞陽繪畫都有一定的影響。到了現代,舞陽繪畫藝術有了更大的發展,著名畫家王鑄九、李新雨曾在九街鄉胡崗村定居作畫,對當地民間繪畫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由于深受傳統文化藝術和民間美術的熏陶,使舞陽縣形成了相當深厚的民間繪畫藝術的傳統根基。而舞陽農民畫正是從民間藝術的根脈里直接或間接地汲取了深厚的養分而滋生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