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寺碑(經幢)建于北宋景德年間(公元1004—1007年)。通體高12.18米,由底盤、基座、篆文碑、造像碑、碑頂等構成。底盤為直徑5米的八角形香水海池,內刻海浪、瑞獸等。基座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八根透雕蟠龍石柱支撐的正方形浮雕巨石,雕刻四大天王神像。下層是一八面體浮雕巨石,雕刻天龍八部形象。
篆文碑是主體部分,高2.9米,重九噸余,上鐫“重修許州郾城縣彼岸寺碑銘”,為八分古篆書寫。碑上為廡殿式護碑石蓋,雕有仿屋檐的石椽、石瓦和麒麟、云中仙子等。
造像碑高3.09米,為八棱形。每面雕有57尊小羅漢和3尊佛像,共計456尊小羅漢和24尊佛像。其座為雙層圓形石墩,上層為蓮花寶座,下層為浮雕雙首共命鳥和伎樂賓伽等。
彼岸寺碑作為我國宋代前期精美的佛教藝術石雕精品,于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