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筆者走進郾城區文化藝術中心一樓展廳,看到不少群眾紛紛在參觀“郾城區三人行書畫精品展”和“藝行千里—中國美術學院河南學生返鄉展”的300余幅作品,涵蓋國畫、書法、油畫、雕塑、陶藝、玻璃等范圍。參加本次展覽的中國美院學生胡文博說:“9月份開學后,我就要上大三了,一方面希望通過本次展覽向家鄉人民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另一方面,通過欣賞老一輩藝術家的作品,對自己的書畫藝術也有一定的提高。”筆者又走進二樓圖書館分室,二三十名成人和青少年讀者,有的在書架前挑選自己喜愛的書籍,有的在聚精會神的看書,有的在辦理借閱卡,處處散出著書香的氣息。
“圖書室整潔一新,擺設雅致,涼爽舒適,真是一個讀書納涼的好去處,放假了,幾乎每天都去圖書館借書看書,現在來這里更方便了。”忠實的小讀者星雨小朋友高興的對筆者說。
“自從8月份文化藝術中心啟用以來,圖書室新上架的4000余冊圖書、期刊供讀者隨時借閱,空調、茶水隨時供應,每天平均流通人次約70余人次,今后還將通過宣傳推介,吸引更多的讀者前來借書、看書。”圖書館館長黃偉向筆者介紹說。
這只是郾城區文化藝術中心啟用以來免費開放的一部分內容。據了解,該藝術中心內設展覽廳、排練廳、茶藝廳展演廳、圖書閱覽室、文化娛樂室、書畫室、舞蹈室、音樂室、國學班等,同時可容納300多人讀書看報、舞蹈表演、彈唱以及觀看演出。
漯河市郾城區文化旅游局負責人告訴筆者:“藝術中心啟用后,我們依托歷史文化廣場,每周一至周四由文化館組織的廣場舞培訓已達13場次,參加培訓人次400余人次;每周三、周日的戲迷樂園大家唱已演出 3場;每周五、周六已播放電影6場,國學班學生已達87人……每天朗朗的讀書聲,有板有眼的唱戲聲,動聽悅耳的舞蹈節奏等等,到處洋溢著文化惠民、利民帶來的喜人成果。今后,我們將經陸續實現天天有活動、周周有展覽、月月有演出、半年有匯演,讓文化藝術中心切實成為廣大市民文化、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
漯河市郾城區:周末電影夜市——群眾文化生活的“調味劑”
“天氣越來越涼快了,吃過晚飯,在河堤邊溜達溜達,還有電影看,真是不錯啊”,8月27日傍晚,在漯河市郾城區文化歷史廣場,筆者聽到來河堤納涼的張大爺對老伴說。
夜幕剛剛降臨,漯河市郾城區電影放映公司的工作人員已經在為晚上的“周末電影夜市”做準備了,連接電源、懸掛幕布、調試設備,電影放映員楊軍民熟練的爬高上低,播放電影的工作一切準備就緒。
“因為上周末下暴雨,沒有放映影片,這不,推遲到這兩天了演了,昨天晚上放映的是戲曲片和教育片,今天換換,放映《雷劈不孝兒》和《弟仨分家》,讓更多的人們懂得孝敬父母,孝敬老人”,楊軍民邊調試放映機邊對筆者說。
7點半左右,電影正式開播,老人、孩童、外來務工的不同年齡階層的,不同身份的人們,陸陸續續的循著震撼的音響聲向廣場內聚集,享受著數字電影帶來的高清視覺。
問起年近七十的王大伯,他不無感嘆地說:“現在多方便啊,不用花錢在自家門口都能看到精彩的戲曲,記得小時候,看場電影跟過年一樣,自己掏腰包不說,音質、畫面還不清晰……”
“我放映電影30多年了,親身經歷了電影放映工作的紅火與蕭條,如今雖說不像以前那樣紅火,可公司的職責不能忘,為了讓群眾看到新的現代意義的電影,只要有新片上線,就會及時購買,我作為一個電影放映員,也會一如既往的發揮自己最大的作用,努力播放好每一場電影。每當見到看電影的群眾越來越多時,我的心勁兒就會更高了,干勁兒也更足了……”郾城區電影放映公司相關負責人深情地對筆者說。
據了解,為豐富、活躍、充實基層文化活動,近年來,漯河市郾城區電影放映公司承擔起在源匯區、郾城區、召陵區放映農村公益電影和愛國主義教育電影的任務,為保證每個行政村的農民都能看到數字電影,電影公司除安裝新型電腦電影信息管理平臺,還對放映路線進行了合理安排,有針對性的播放群眾喜歡的電影。同時,每年的4月至9月,在黃河廣場和歷史文化廣場組織放映“周末電影夜市”,讓人們在閑暇之余享受文化帶來的樂趣。目前,數字電影放映機已陸續增至13臺,并配備專用車輛,無論嚴寒酷暑,13名電影放映員都要奔赴城鄉和學校進行放映,將一大批優秀故事片、科教片、戲曲片等文化大餐送到農民群眾身邊,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和好評。(原標題:漯河市郾城區文化藝術中心:群眾的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