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漯河 >> 新聞資訊 >> 瀏覽漯河

漯河這里有片唐王墓葬群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2016/12/15 16:13:19 點擊數: 【字體:

 

漯河這里有片唐王墓葬群 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每一個村莊、鄉鎮都有著自己的文化歷史,在源匯區,就有一個文化歷史悠久的鄉鎮,它就是空冢郭鎮。 空冢郭鎮位于漯河市區西部,歷史悠久、古樸自然,為什么這個地方叫“空冢郭”呢?近日,記者進行了采訪。

  歷史悠久,村民講述歷史故事

  走進空冢郭鎮,村與村之間全部通有瀝青公路。在空冢郭鎮前袁村,三五個村民坐在一起嘮家常。得知記者的到來,不少的村民紛紛圍著記者說起了歷史故事。

  村民崔大爺笑著告訴記者:“在村南頭現在還有過去的墓,可是現在里面啥都沒有了。聽老一輩的人說,以前地里有連綿70多座大土堆,謂之‘空冢’。據說是明朝初期,郭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所以我們這兒才被人叫做‘空冢郭’。”

  當記者問道:“那么,這些空冢是誰留下來的呢?”

  崔大爺告訴記者:“過去把墓稱為冢子,但是里面的故事傳說要從春秋戰國時代的吳國說起。吳國的開國始祖是太伯,太伯和仲雍、季歷都是周太王的兒子。但是,季歷有個兒子叫姬昌。歷史記載說當時太伯和仲雍聽說太王想將王位通過季歷傳給姬昌后,就逃到荊蠻地區,斷發文身,表示不當國君,愿將王位讓給季歷。季歷之后,姬昌繼位,為周文王。”崔大爺告訴記者,從歷史中知道,由于太伯沒有兒子,仲雍繼承了他的事業。周武王克商后,將仲雍的后代分別分封于吳和虞。

  據歷史記載,在春秋后期,吳國逐漸強大,國君壽夢僭號稱王。壽夢有四個兒子:諸樊、馀祭、馀目未、季札。因季札賢能,壽夢想將王位傳給他,季札堅辭不就。壽夢去世后,諸樊繼位。由于吳國人堅決要立季札為王,季札就丟棄了家室隱名耕田去了。諸樊傳位給馀祭,馀祭傳位給馀目未。馀目未去世后,吳國人認為應由季札繼位。由于季札隱居不出,就由馀目未的兒子僚繼位。諸樊的兒子叫光,他認為如果季札不肯繼位,那么王位就應當由自己繼承。于是,他私下招賢納士,培植親信,包括專諸、伍子胥等。

  “相傳一段時間后,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了武士,便邀請王僚喝酒。但是,王僚早有防備,在大門臺階、內門、坐席布置了親兵。當時,公子光假裝有腳病,躲進地下室,讓專諸把匕首藏在煎好的魚腹中上菜。專諸撥開魚腹,手持匕首,刺死王僚,王僚的親兵用小刀刺死了專諸。”崔大爺告訴記者,這段歷史還是他在書上看到后,就記住了。崔大爺說,書上記載在公子光繼位后,任用專諸的兒子為國卿。公子光就是吳王闔廬。他任用伍子胥、孫武等賢才,大勝強大的楚國,一直攻入楚國國都。楚國大臣申包胥乞求秦國派出軍隊,打敗了吳軍,同時越國也乘機偷襲吳國。闔廬的弟弟夫概見狀,逃回國內,自立為王。

  崔大爺說,闔廬聞聽此訊,急忙回國,攻打夫概。夫概戰敗,逃往楚國。楚昭王借吳軍回國之際回到國都,將夫概封在堂奚谷,稱堂奚谷氏。夫概去世后,稱其為棠溪公,他的墓被稱為棠公墓,后來演化為棠王墓、唐王墓。由于其墳墓眾多,民間有‘七十二座唐王墓,拉拉扯扯到汴京’之說。當然,這些墓不都是夫概的,從春秋到漢代的都有。

  記者了解到,根據乾隆九年《郾城縣志》載:“唐王冢(又曰棠溪王冢),縣南二十里,連延七十余堆,地名空冢。”位于原郾城縣西南9公里處,根據乾隆九年《郾城縣志》載:“唐王冢(又曰棠溪王冢),縣南二十里,連延七十余堆,地名空冢。”

  “俺這兒的歷史文化還是比較悠久呢,在公元1140年,岳飛在俺這兒的 ‘田楚莊’扎營指揮宋軍大戰金兀術,所以‘田楚莊’現在叫做‘指揮寨村’。 ”村民李大爺告訴記者。

  記者來到空冢郭鎮前袁村南部,發現村民的麥地里有一個遠遠看起來像個大土丘的東西。村民王大爺告訴記者:“這個土丘就是唐王墓中的一個,以前比較多。過去七八十年代被盜墓的人盜了,里面現在空了,并且很多都被耕種成平地了。”

  記者走進村民的麥地,發現在唐王墓的東面,有一個斜著往下的洞。“這就是當時盜墓人挖后留下的,里面很多東西都被盜走了。”王大爺說。

  記者從一個斜坡來到墓的頂端,發現頂部有一個直徑約3米多的大洞。王大爺說:“這個洞本來也和下面那個洞的大小一樣,經過下雨,坍塌下去了。”

  隨后,記者開車順著107國道往南走,發現107國道東側,村民的麥地里有一個個土丘,而這些便都是唐王墓墓群。

  在107國道路東的麥地里,記者發現兩個墓離的比較近,走近其中一個。記者發現該墓的洞口有青磚壘了起來,便下到墓里進行查看。

  記者發現里面的格局是王字形,但是里面太黑,便沒有往里面進行。

  在走訪這些墓群的時候,記者發現每個墓都有兩個洞。“這些洞都是盜墓時留下的,上面的洞是為了流通空氣,如果只有一個洞的話,人在里面就會喘不過來氣。所以,都是打兩個洞。”王大爺說道。

  歷史悠久,墓群應該受保護

  “聽老一輩的人說,當時總共有72座墓。但是,現在所剩不多。其實,這些墓里還是有過去留下來的物件。那些盜墓人把貴重的物件盜走之后,一些物件還是有的。對于這些墓群里面的格局,值得大家去探討。”村民李大爺說道。

  “唐王墓被發掘后,因缺乏相應的保護措施,現已損毀嚴重。”李大爺告訴記者,該墓葬每遇雨天,雨水就會順著地勢較低的墓道和洞開的墓室大門灌入墓室中,致使現在墓室中一直積水不斷,淤泥厚積。加之墓冢封土曾被村民挖取已至磚砌墓頂,長年的風刮日曬雨淋,已讓這座古墓葬面臨消失的危險。他希望有關部門行動起來,維修保護好這座珍貴的地下文物。

  “空冢郭就是因為這些冢子而得名的,有很多墓已經被移位平地,所剩下的不多,應該受相關部門的保護。”李大爺說。

  時光悠悠,唐王墓歷經風雨1000多載。看到這群古墓,世人仿佛回到了那個離我們久遠的年代,看到了璀璨的中華文明。對這座彌足珍貴,不可再生的,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學術、工藝研究價值的地下文物,我們有責任保護好,把它留給子孫后代。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漯河日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