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漯河 >> 新聞資訊 >> 瀏覽漯河

河南新石器時代遺址:“農業革命”成就賈湖

2014/4/29 9:38:12 點擊數: 【字體:

河南新石器時代遺址:“農業革命”成就賈湖

小湖環護的賈湖村

河南新石器時代遺址:“農業革命”成就賈湖

張居中教授在賈湖遺址考古發掘現場

    “農業革命”,對于一般讀者來說,這是一個陌生的詞匯。事實上,農業的產生是人類的一次巨大革命,其意義完全可以與“工業革命”、“信息革命”相提并論。

    漫長的采集年代,人們逐步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在一次次的嘗試后,漸漸學會栽培作物;與此同時,狩獵的人們也一點點學會了馴化動物,狗、豬、羊等漸漸被蓄養。

    學會種莊稼意義非凡,毫不夸張地說,這為人類帶來了文明的曙光。人從食物的采集、攫取者,轉變為生產者,從此與自然的關系發生飛躍性的變化,從依靠、適應自然,轉變為利用、改造自然。為了種好莊稼,人們需要觀察氣候變化,了解水土特點,對日月星辰的活動都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從而產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進而踏上認識客觀世界的偉大旅程。

    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根本改變,過去四處遷徙,為了種莊稼只能定居一地,以便播種、管理、收獲,并借此獲得穩定而豐富的食物來源。農業的發展,讓人類第一次獲得并儲存了超出維持生命的食物,這就使得人口得以較大的增長,并可使一部分人從事維持生存之外的活動,從而產生社會分工和物品交換,產生宗教文化和音樂文化等。

    賈湖所在的“舞陽凹陷”,土肥水美,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先民又成功培育出栽培稻,使這里成為最為成功的早期農業文明基地之一。尤為幸運的是,賈湖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持續了很長時間,先民得以在此定居1200年左右,各種經驗和技能,各種觀念和信仰,得以生生不息、延續發展。千年的創造和累積,方使賈湖創造了各種精致的工具,以及精美的骨笛、最早的文字性符號等卓越不凡的成就。

    現代考古不僅證實了賈湖人的輝煌成就,也研究這些創造輝煌的人,他們有多高?長得跟我們一樣嗎?他們吃什么?住得咋樣?

    賈湖人的“四居室套房”

    賈湖自西到南,環繞賈湖村。

    “這湖其實是灰河一段比較寬闊的河道。”舞陽縣文化旅游局張杰民局長說,“幾年前,這里的水質還很好,水里的螺螄什么的,有拳頭大,農民撈起來砸碎了喂鴨鵝。”最近這幾年,灰河污染嚴重,水產品大大減少了。再往前說,灰河叫萬泉河,“河身隨處有泉”,是一條清澈純凈的河流。

    賈湖先民到達此地的時候,這里的生態環境非常適宜生存:夏季風勢力強勁,冬季風萎靡不振,形成溫暖濕潤的氣候,賈湖周圍植物繁盛,動物眾多。發現了樂土的先民擇地居住下來,并馴化了野生水稻,培育出栽培稻,這種新的生存方式,讓他們在賈湖長期定居下來。

    定居之后,建造住房必定是一件大事。賈湖考古,共發現房基50來座,大多是圓形或橢圓形半地穴式,開口距地表深1米多,門道有臺階,屋內地面墊有8~10厘米黃灰土,較硬。發現有很多表面平整光滑并燒成灰白色的燒土塊,有的另一面有清晰的植物莖稈印痕,推測可能是墻壁的殘塊。

    賈湖居民有不少“套房”,兩室、三室、四室都有。“套房”大多由一間依次擴建而成。每間面積2~6平方米不等,各間房之間有門坎(或者是隔墻)。

    賈湖早期(距今8600~9000年)就有套房,而且建造得還相當講究。如編號為F17的房基,是一套四居室的房子,房基半地穴周壁涂凈泥,底部一側還鋪設有專供休息用的黃土臺,房基柱洞底墊以青膏泥和純凈的黃土,并經夯打,有的底部還墊有一完整龜甲。

    青膏泥是一種細膩而有黏性的土,潮濕時呈青灰色,曬干后是白色或青白色,所以也叫白膏泥。經化驗,這種泥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及鈣、鎂、鈉、鉀等氧化物組成,分子緊密,有很強的防腐效果。可見該房建得相當講究,是賈湖一期最高檔次的建筑。

    不管是單間還是“套房”,灶坑是房子里必不可少的。灶坑中有大量草木灰,內含大量動物骨骼、炭化植物種子以及陶片,也發現有完整的陶器。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最早借助火使一種物質改變成另一種物質的創造性活動。陶器一般認為是農業文明的產物,漁獵得來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燒烤即可,但種糧食后,就需要煮和蒸,不同地方的人們,先后學會將泥土燒制成容器、炊具。

    賈湖陶器以泥質陶、夾砂陶為主,泥質陶主要用來盛東西,夾砂陶多是炊具。

    所謂夾砂陶,就是在泥中加入細砂或粗砂顆粒,使陶胎中形成小氣孔,在火上燒時不容易炸裂,并且加熱快、耐用。賈湖陶器的器形多樣,其中煮東西的陶鼎,被認為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鼎。

    賈湖人口知多少?

    2013年第八次發掘時,發現一處很特別的房基。這座房基分上下兩層,上層近方形,長4米,寬3.6米。被疊壓在下面的另一個房基,平面呈長方形,長約4米,寬2.8米。

    下層居住面之下30厘米,又有兩個東西向的灰土槽,對稱分布,各置人骨架一具。北邊的骨骼健壯,被埋葬在寬僅36厘米的墓內,肋骨明顯受擠壓變形,頭部有一鈍器擊打痕,圓角方形,推測為石斧頂部敲擊造成,有可能為墓主的死亡原因。其頭部隨葬有一個陶壺,腳部有一個石斧,大腿上擱置一個象牙雕板,腰部有兩支骨笛,小腿處還有骨鏢、獐牙等。M69寬僅40厘米,墓主頭部北側隨葬有折肩壺1個、侈口罐1個及一組龜甲,腰部北側隨葬兩支骨笛,左足有一獐牙。

    這個房基的發掘報告公布后,引起了多種猜測。喜歡看現代推理小說的人認為,一定是發生了謀殺行為,但如果是謀殺,何以有那么多的陪葬品呢?有人認為這兩個人是部落的英雄,建造這所房子,是為了祭祀他們。但如果是這樣,墓穴何以如此局促?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居中等人推測,這兩個墓葬可能與祭祀或房屋奠基行為相關,但難以做出確切解釋。

    賈湖八次發掘,共發現人骨500多個。早期墓葬區與居住區混雜,后期漸漸分離。有人統計前6期的350個個體,男性212個,女性108個,性別不明的有5個,未成年個體25個。男性陪葬品明顯多于女性。

    賈湖墓葬的共同點是,都是東西向,頭朝西。但具體情形很復雜,有單人葬、多人葬、二次葬,還有新生兒甕棺葬。考古人員也發現了幾例男女合葬墓,其中一例,男的1.9米,女的1.7米,在當時都算是“高人”。較為完整的統計顯示,賈湖男子的身高,一般在1.7米到1.8米之間。

    賈湖人的一大特征是“鏟形門齒”。所謂“鏟形門齒”,指上頜兩顆中門齒的兩邊緣翻卷成棱,中間低凹,像一把鏟子。據說中國絕大多數人是這種門齒,而白種人這種門齒只占8.4%,黑人占11.6%。也就是說,八九千年前的賈湖人,與今天中國人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根據墓葬、房基等因素綜合考量,學者們認為賈湖人口在160~260之間,早期少,晚期多。也有人認為,晚期可能有三四百人。這樣的數字,現在看起來不顯眼,但對于新石器早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大聚落,只有農業較為發達,才可能有如此多的人口。

   近些年,人類遷徙路線探索是國際考古的熱點。這一研究主要依據牙齒琺瑯質和骨骼中的鍶同位素比值分析。一般認為,第一顆恒牙的琺瑯質的鍶同位素比值,主要與人出生地區的地質環境有關,而人骨的鍶同位素比值,則取決于其生前7~10年間所生活地區的地質環境。若兩者顯著不同,則表明此人生前至少進行過一次遷徙。

    有學者選擇可靠的賈湖樣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只有一個人牙齒和骨頭的鍶同位素比值不同。也就是說,研究所涉及的個體,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長、長期定居在賈湖,而這位不同的,應該是一位新來的移民。這個人死時只有15歲,他從哪里來?為何來賈湖?他的家鄉與賈湖有著什么樣的關系?這一切疑問,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答案。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4-2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