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郭愛和,“三彩藝”釉畫創始人,洛陽天旗工藝有限責任公司總設計師,市政協委員,曾獲“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等榮譽稱號,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作品《印象石窟》入編全國小學美術教材。2010年,他設計燒制上海世博會河南館中心主題壁畫《國之中·城之源》,創作的作品《梯田》、《洛河遺珠》在第二屆世界建筑裝飾陶瓷藝術設計大賽中分別榮獲“藝術創新銀獎”和“空間設計銀獎”,《梯田》還作為中國六大窯口之一的代表作在法國盧浮宮展出。
近日,市政協委員郭愛和獨自驅車,對洛陽市區及其周邊縣區的21個“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項目,逐一進行詳細考察、調研。
19日,結束考察的郭愛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他認為: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洛陽亟需突破“文化節一月熱”的固有格局,徹底轉變思路,讓一年365天“天天熱”。
“一花獨秀難為春”,花會格局亟待改變
記者:聽說您不但關注“洛陽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戰略策劃方案”,而且密切關注每個項目的具體操作情況?
郭愛和:關心洛陽發展、關注城市進步,是每一位洛陽市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洛陽實施“名城戰略”,不但需要知識界精英動起來,更需要全體市民的共同參與。王志綱工作室在洛調研期間,我多次與其見面并提出“藝都洛陽”等建議,很榮幸引起了該工作室的關注。
記者:王志綱工作室的戰略策劃方案,您最關注的是哪個部分?
郭愛和:王志綱工作室總結的洛陽旅游“四大瓶頸”之二——“一花獨秀難為春”,可謂一針見血,點出了困擾洛陽旅游發展的要害所在,相信眾多古都有識之士也有同感。
客觀地說,29年來,洛陽成功向中國和世界推銷了牡丹文化節,不但打出“洛陽牡丹”這個地域品牌,而且強力推動了洛陽文化、藝術、旅游的快速發展,招商引資工作也進展迅速。牡丹文化節,對洛陽的旅游發展和城市進步,功不可沒。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任何一個優秀的旅游品牌,都面臨被公式化、沒落化威脅。牡丹文化節的格局,最大的局限就是“熱一月,冷全年”。文化節期間,景點、飯店、酒店、演出場所,人滿為患,大家也都賺得盆滿缽滿;而文化節之外的11個月,卻“門前冷落車馬稀”,商家、景點餓得前胸貼后背。
“熱一月,冷全年”,最大的弊端是影響洛陽旅游的長遠發展。對游客來說,文化節期間赴洛,吃、住、行、游,無一不貴,旅游服務設施嚴重不足,很多游客由此產生不滿;對投資商來說,人家要將“白花花的銀子”投到洛陽,肯定希望一年365天天天都能看到效益。
洛陽的近鄰城市,旅游戰略正轉型
記者:“熱一月,冷全年”,“冷熱不均”的滋味,洛陽人體會最深,都想突破這個瓶頸,但問題是該怎么突破?
郭愛和:不見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我們將目光稍微放遠一點,看看洛陽的近鄰——西安、登封,它們是怎樣突破傳統旅游格局的。
改革開放初期,當洛陽成功推出牡丹文化節品牌時,西安、登封也成功推出了兵馬俑、少林寺兩大品牌,其影響力不在牡丹文化節之下,但兵馬俑、少林寺兩大旅游品牌的生存現狀,要好過牡丹文化節。
如果大家持續認真觀察,就會發現西安、登封兩市,近幾年在對外宣傳和旅游推介中,很少提及兵馬俑、少林寺。換言之,人家在旅游發展戰略領域,已經或正在突破這兩大品牌的制約。
記者:您的意思是西安、登封都在突破固有品牌,實施戰略轉型?
郭愛和:對。喜新厭舊,是人的天性,旅游品牌也需要時時更新。比方說,洛陽人喜歡吃漿面條,但如果頓頓都是漿面條,別說30年,就是一連吃上3個月,您會不會膩胃?
西安曲江,過去連陜西本地人都很少提起,近年來卻迅速成為旅游熱點。曲江新區、大唐芙蓉園、大唐不夜城、大明宮,一個個主打唐文化的旅游品牌,漸次走紅,西安市委、市政府旅游戰略的“乾坤大挪移”,非常成功。
同樣道理,在“少林寺熱”方興未艾的時候,登封旅游也在悄然“華麗轉身”。過去很少有人提及的“天地之中”,成為了登封乃至鄭州的主打旅游品牌,“天地之中”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登封市也成功地打造出周公測景臺、嵩陽書院、中岳廟等一系列旅游品牌。現在,如果僅僅以少林寺來代表登封旅游,恐怕失之偏頗。
記者:城市旅游戰略轉型,會不會影響原有的旅游品牌?
郭愛和:不但不會有負面影響,而且對原有品牌會有極大推動作用。
西安主打“曲江牌”,在盤活一系列新景區的同時,兵馬俑品牌不但沒有被邊緣化,而且這個“旅游明珠”更加璀璨奪目,隨著景區旅游設施的完善、旅游理念的轉型,兵馬俑景區成為更高檔的旅游享受和體驗。同樣,登封主打“天地之中”品牌盤活了眾多旅游資源,但如果您到了登封旅游,能不順便看看少林寺?
主打“藝都洛陽”品牌,實現“華麗轉身”
記者:看來,洛陽也需要與時俱進,實現城市旅游戰略的“華麗轉身”。您認為,洛陽要改變旅游戰略,從哪里突破才更有希望?
郭愛和:藝都!王志綱工作室的“洛陽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戰略策劃方案”,早就點明了這一點。他們為洛陽策劃的“六大核心引擎”中,堪稱“核心中的核心”的,就是龍門石窟,“是體現藝都風采的核心引擎”,是引領洛陽名城戰略的“領頭羊”,擔當“明月工程”中的那一輪明月。
記者:主打“藝都”品牌,依據何在?
郭愛和:放眼國內外的旅游城市,很少有像龍門石窟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居于城市市區的龍門石窟不僅是佛教藝術精品,更是石雕藝術瑰寶,集中展現了“藝都洛陽”的歷史底蘊。
同時,洛陽是中國傳統藝術瑰寶——“百戲”的誕生地,唐代“十萬宮廷樂舞”也始創于洛陽;洛陽是豫劇、曲劇的故鄉,河洛大鼓、二鬼摔跤、海神樂等藝術瑰寶至今仍活躍在洛陽民間;洛陽是三彩的故鄉,中國從“陶業大國”邁進到“瓷器大國”,洛陽三彩是一個重要標志性轉折,其至今仍是洛陽旅游的“拳頭產品”……
記者:我們應該從何入手,著力打“藝都洛陽”的品牌?
郭愛和:王志綱工作室制訂的戰略策劃方案中,“藝都”主要依托龍門石窟,主要靠藝術石城、藝術田園等項目承載。藝術石城,主要以洛陽三彩、藝術雕刻、唐卡制作、首飾制作等項目為支撐,是繪畫、雕刻、造像等眾多藝術門類藝術家的天堂;而藝術田園,主要依托山莊園林,打造別出心裁的現代田園抽象建筑,讓藝術家群體落戶于此,各展奇才,進行藝術創作……
記者:以上方案,美則美矣,總覺的還缺最醒目的城市文化地標。
郭愛和:趙跟喜老師曾提出,在洛河中樹立一尊高達百米的洛神雕像,使之像自由女神像一樣,成為洛陽精神的地標性建筑,我很贊同他的提法。我認為,新的時代,洛陽人應該充分挖掘洛神的文化內涵,使之突破《洛神賦》的格局,使洛神成為“美神”、“愛神”、“和諧之神”,并最終成為“洛陽城保護神”和“東方美神” ……
洛陽正在積極籌建民營博物館,假以時日,洛陽如果能建100個博物館,囊括各個藝術門類,必將有助于國內外游客體驗“藝都”、感受“藝都”,并在洛陽流連忘返;“黃金周”期間,政府再傾力打造“洛陽藝術周”,從周一到周日,豫劇、曲劇、百戲、河洛大鼓、十萬宮廷樂舞、現代歌舞等洛陽文化品牌逐一推出精品,使洛陽文藝團隊展開“集團沖鋒”……
圍繞“藝都”,依托自身資源讓洛陽旅游“全年熱”
記者:主打“藝都洛陽”品牌,能突破“一月熱,全年冷”的旅游瓶頸嗎?
郭愛和:我曾在政協會議上提議:圍繞“藝都”,洛陽應該傾全市之力,在牡丹花會之外,打造12個大型節慶活動,讓洛陽旅游每月有亮點,使旅游的熱度,由“一月熱”,推廣到一年365天“天天熱”。
比如說,洛陽可以依托杜康酒資源,打造“中國杜康酒文化節”,吸引世界各地的名酒品牌來洛參展,讓全球酒友來洛品嘗各種美酒;依托洛陽民間的湯文化,舉辦“中國洛陽湯文化節”,向世界游客推廣洛陽的牛肉湯、羊肉湯、不翻湯等美食文化;依托白居易白園資源,舉辦“世界詩歌節”;依托洛陽三彩資源,舉辦“中國陶瓷節”……
總之,洛陽要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需依托自身文化資源,承辦、設置各類全球性的節事活動,并使這些節事活動,較為均衡地分布全年各個月份,讓洛陽旅游季季有亮點、月月有新意、周周有看點,使城市天天游客如織、時時佳朋滿座……(記者 程奇 文/圖)【原標題:郭愛和:牡丹文化節“熱一月”變“熱全年” 可打“藝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