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溪寺又名齋祓堂是龍門西山北端的第一個大洞。唐高宗年間(650-683)鑿造,相傳曾是宰相李藩的別墅,清代原建木結構窟檐。1990年改建為仿唐木結構樣式,鋪石板地面。
窟內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本尊阿彌陀佛,著褒衣博帶袈裟、坦胸、盤膝正坐于疊澀須彌方座上,面相飽滿,姿態靜穆自若,手施無畏印。左右有觀世音,大勢至二脅侍菩薩,表情文靜,身體比例適當,衣褶線條流暢,三像合稱“西方三圣”。
洞內門各刻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身披鎧甲,足踏夜叉,威武有力。洞外南壁龕內有線刻立佛像兩尊。
開鑿于唐代初年,相傳曾是宰相李藩的別墅。洞內主尊阿彌陀佛高約7.40米,結跏趺坐于須彌座上,面容豐滿,神態慈祥。兩側造像為二弟子、二菩薩和二天王。二菩薩體態豐腴,面相圓潤,衣紋流暢,造型優美,是唐朝菩薩造像的佳作。護法天王身披甲胄,足踏鬼怪,表現了古代武將勇武剛健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