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自《洛陽晚報》)
洛陽龍馬盤鼓是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獨特的一種民間鼓樂表演藝術。有一二十人至一二百人組成規模大小不一的鼓隊,鼓隊成員有的擊打挎在身邊的盤鼓,有的手拍大镲小镲,有的擊打馬鑼等銅器,在“令”旗的指揮下,時而行進,時而停留,火紅熱烈的服裝,鏗鏘有力的鼓點,豪邁奔放的表演,此起彼伏的喝彩,洛陽龍馬盤鼓隊的精彩表演早已成為孟津的街道廣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洛陽龍馬盤鼓場面壯闊,震撼人心,節奏明朗,旋律多變,表演熱烈豪放,無論是在音樂上,還是舞蹈上都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特別在豐富農村群眾的文化生活,廣大群眾的強身健體和預防心腦血管疾患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洛陽龍馬盤鼓深受城鄉群眾的喜愛,發展十分迅速。
洛陽龍馬鼓譜大部分為四分之二拍,較為復雜。具體有上鼓曲、前曲、鼓腹曲、歇鼓曲、尾曲、下鼓曲六部分十個曲目組成(其中鼓腹曲有五個)。五個鼓腹曲中,前1、2曲為夾道歡迎曲,后3、4、5曲為大型場面曲,并配有武術、舞蹈等動作表演,大镲小镲交替按鼓點節奏與盤鼓形成呼應。復雜多變的鼓點,多種樂器錯落有致的參與和擂鼓者虎虎生威的舞步,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奮,百聽不厭,百看不煩。
洛陽龍馬盤鼓所用樂器以鼓為主,配以大镲、小镲、馬鑼等銅器,鼓隊所用木框扁鼓均為同一種形制鼓面:整面鼓呈棋子形,鼓面直徑約42厘米,鼓身木框高30厘米。演奏時,演奏者將鼓的背帶斜挎于左肩,鼓置于腰前,鼓面向上用雙鼓槌擊奏。擊鼓方式有“擊鼓面”、“擊鼓框”、“雙槌互擊”等幾種。目前銅器大多用大鍤配合手鍤,傳統鼓隊中常配有10-20面馬鑼,近年來各鼓隊不再使用馬鑼了,通用大镲、手镲,二鼓一镲。
各鼓隊無論規模大小,均有一人手持一面有“令”字的三角形小旗擔任指揮,稱作“令旗”。平時的鼓隊訓練中,“令旗”負責向新鼓手傳授鼓譜,講解各種動作技巧。正式表演時,則通過手中的“令旗”指揮鼓隊的起止、強弱、快慢等,同時還要指示鼓譜的節奏特征以保證鼓隊鼓點清晰、整齊。因此,“令旗”的作用十分重要。
盤鼓隊編隊造型歡騰跳躍,場面壯闊,氣勢宏大。所用的鼓屬中音,所用的大镲為低音,手镲為高音,當幾十面鼓,幾十面镲在一起擂響時,場面壯闊,聲震天地,遠聽如雷,近聽如炮鳴,頗有排山倒海之勢,驚天動地之威。加之鼓點復雜多變,節奏強烈,整齊而清晰的演奏,器樂演奏與舞蹈表演為一體的藝術風格,使得它無論在聽覺上還是在視覺上都給人以極強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充分展現出中原兒女粗獷豪邁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