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王曉晶,一個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臥床12年的洛陽女孩,在與病痛抗爭的同時,靠嚴重萎縮的雙手將自己所經歷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用網絡傳遞給全國各地的病友。今年5月,她還用自己在網上打工賺來的10余萬元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詳見6月17日A14版相關報道)
最近,這名本報率先報道、持續關注的女孩,終于站了起來。如今,她想感謝很多人:“沒有大家的幫助,就沒有我的重生!”
1 康復:臥床12年,她終于站起來了
“來,慢慢走,不要急……”昨日上午,我們來到曉晶家時,曉晶的媽媽王芳剛把她從床上抱下。拄著雙拐的曉晶看上去很瘦弱,每往前邁一步,都要咬緊牙關,全神貫注。看我們想扶她,她停下微微一笑:“沒事兒,你看我走得挺好的嘛!”
這是5年來洛陽晚報記者第一次見到站起來的曉晶——5年來的每一次采訪,病痛中的她不是躺著就是坐著;如今,她靠自己的力量站立、移動,邁出了人生的一大步。
院子里,氣溫只有十幾度,洛陽晚報記者穿著風衣都覺得冷,而曉晶只穿著一件長袖T恤,額頭上卻出現了細密的汗珠。看著女兒衣服上的白色汗漬,王芳很心疼:“別看她現在走得怪穩當,剛下床訓練那幾個星期,站都站不住。”
由于12年都沒下過床,曉晶現在進行康復訓練跟小孩學走路沒啥兩樣,要先學站立、平衡,再學抬腿、邁步。每一步都是由一個個分解動作拼接而成的,一整套康復訓練做下來大約需要兩個小時。為保持“成績”,上午、下午要各進行一次。
可能是太心急,上個月訓練時,曉晶把拐杖扔了,想僅靠雙臂保持平衡,獨立行走,沒想到傷了左腿。有了這次教訓,曉晶再也不敢急于求成了。如今的她,已經可以借助雙拐一次走十幾分鐘,甚至還能走到大門外面跟鄰居打招呼。
2 經驗:看她手術做得很成功,病友上門“取經”
雖然曉晶的膝關節還未做手術,無法彎曲,邁步困難,但她重新站起來的消息還是激勵了和她患有同樣疾病的病友。除了在她身上重拾與病魔抗爭的信心,有些人還來曉晶家“取經”,希望通過手術解除病痛。
遠在新鄉市封丘縣的小議今年30多歲,早在5年前,身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她就通過本報的報道結識了曉晶。小議告訴曉晶,她患病后全靠70多歲的母親照顧,她曾多次選擇輕生,但都被母親發現救了下來。
這樣的事情,曉晶又何嘗沒有經歷過?在向小議傳遞希望的同時,曉晶還和小議約好一起去做關節置換手術。今年5月,倆人終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實現了約定。偃師市大口鄉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韓先生,今年8月拜訪完曉晶后去做了手術,如今恢復得也很不錯……
“其實,我們這樣的病人最需要的不僅是治療,更是對生命的渴望和堅定的信心。”曉晶說,希望社會能給病友們更多關愛,讓他們能像自己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
3 感恩:好心人的溫暖和愛,照亮了她的夢想之路
“和我一樣的病人太多太多,我是個幸運兒,有幸得到了大家的關注,有幸認識了那么多的好心人,有幸通過手術改變了命運……沒有你們,就沒有現在的王曉晶!”曉晶希望借《洛陽晚報》感謝那些為她留下溫暖的每一個人,是這些人的溫暖和愛,照亮了她的夢想之路:
感謝媽媽——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幸福都離不開媽媽……
感謝拍攝公益微電影《洛陽女孩》的老師們——李紅軍老師和馬懷峰老師帶著群眾演員,放下工作不計得失投入其中,耗時半個月完成作品……
感謝大諾老師——為幫助全國各地的殘疾學生,大諾老師辭去了《國際先驅導報》的編輯工作,用全部時間輔導我們寫作;3年的學習,我不只有寫作上的進步,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心靈的成長……
感謝北京公益組織“689老家河南”——我去北京看病期間,為了接我,老鄉們在火車站等了一夜,整個通宵都沒睡覺,把我送到醫院后又匆匆趕去上班……
“我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等我有能力了,也要像他們一樣。”曉晶打算等她能夠獨立走路后,就和媽媽一起開個復印店之類的小店,除了積攢做膝關節置換所需要的手術費,還要多做一些公益事業,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記者 焦琳/文 趙朝軍/圖【原標題:臥床12年,美麗的洛陽女孩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