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不相識好“的哥” 免費接送病人9個月
人民網河南頻道訊 因為每天要帶偏癱的老伴到醫(yī)院做康復治療,洛陽市民王玉珠一度陷入“打車難”的困境。今年3月11日,她遇上了素不相識的婁建黨,此后近9個月內,只需一個電話,婁建黨便會開著出租車及時趕到,而她給的車費婁建黨一次也沒有收過。“你如果給錢,我以后就不來了。”
偶遇“雷鋒車”義務接送9個月
12月7日,記者在洛陽市一家腦病醫(yī)院見到了59歲的王玉珠,去年12月,王玉珠的老伴付師傅突發(fā)腦溢血,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遺癥,需要每天到醫(yī)院做康復訓練。
2011年3月11日之前,王玉珠每天要為打車的事操心,因為院子不好進,攔車時沒少被拒絕。3月11日,王玉珠連攔了4輛車都遭遇“失敗”,就在有點灰心的她想要放棄的時候,一輛車停在她身邊,熱情招呼:“大姐,你去哪兒?”
在車上,王玉珠得知司機姓婁。一路上婁師傅很熱情,還詳細地問了王阿姨去醫(yī)院回家的時間和電話號碼。到了醫(yī)院,婁師傅幫著把老伴攙扶上臺階,轉身就走。“還沒給錢呢!”王玉珠慌忙提醒,“不用給了!”王玉珠只來得及看見車玻璃上掛了個“婁建黨雷鋒車隊”的牌子。
婁建黨,是婁師傅的名字。
第二天一大早,正準備出門攔車的王玉珠接到一個電話:“大姐,下樓吧!”是婁師傅到了!王玉珠有點不敢相信,有這樣的人?第一次不要錢,第二次又主動來了!這次到了醫(yī)院,王玉珠把錢從車窗內扔進去,婁師傅卻把錢又扔了出來:“你要是給錢,我以后就不管你了。”
此后,只要王玉珠一個電話,婁師傅就來了,從不收費,王玉珠為表示謝意,想給婁師傅送點茶葉,婁師傅堅決不收。
3月11日至今,幾乎每天早上8點、下午4點,婁師傅就接送王玉珠夫婦去醫(yī)院、回家,周末偶爾會休息一天。因為身體不聽使喚,王玉珠老伴有時會急躁、不吃飯、跟王玉珠拌嘴,只要婁師傅勸一勸,付師傅就高興了。
背后的故事半袋面播下愛心種子結出“婁建黨雷鋒車隊”
12月7日,記者坐上了婁建黨的出租車。“3月份碰上的王大姐,當時知道她每天打車非常不易,再說家里有病人,經濟不寬裕,能幫就幫一把。”在記者詢問下,婁師傅含蓄地講述了這些年的一些經歷。
婁建黨出生在周口市扶溝縣的農村,小時候家里窮,母親跟鄰居借了半袋面,后來去還的時候人家不要,他心里特別感動,就想,等自己長大有能力了,也得多幫助別人。
1990年,20歲的婁建黨入伍,成為一名汽車兵,退伍后開上了出租車。婁建黨已經記不清王玉珠夫婦是他幫助過的第幾個人了,他曾經義務接送一個腿部燒傷的獨居老人3個多月,并幫助老人協(xié)調賠償費用;他曾免費送縣里來的老人到醫(yī)院去,并為其墊付醫(yī)療費;他曾義務接送83歲抗美援朝老兵出行近1年;2010年2月,婁建黨聯(lián)合40多位愛心“的哥”成立了“婁建黨雷鋒車隊”,先后為洛陽牡丹文化節(jié)、高考送考等提供義務服務,還帶著抗美援朝老兵們游新區(qū)。“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把大家的力量團結起來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記者簡單地算了一筆賬,按照市場價,每天接送王玉珠夫婦的車費應該是23元,在9個月200多天的日子里,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但婁師傅說,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比掙錢金貴。【原標題:洛陽好的哥:“你如果給錢,我以后就不管你了!”】